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72929.html

复杂路径下的颈内动脉虹吸段支架置入术

作者:廖张元审校:岳炫烨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组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4岁,主因“左上肢无力1月”,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头MRI示右侧额、颞、顶叶脑梗塞,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好转,此次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DSA示: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重度串联狭窄约90%,右侧椎动脉闭塞,左侧大脑前动脉通过A2段向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部分代偿供血。

手术指征:右侧额颞顶叶散在点状梗死,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重度狭窄为责任动脉,侧枝循环欠佳。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

1、6F导引导管(内置5F多功能导管)路图下送至右侧颈内动脉C1段远端。

2、微导丝(synchrocm)+微导管(SL10)通过虹吸段病变到达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远端,交换微导丝(Transendcm)。

3、沿微导丝送入球囊(Gateway,2.5*9mm),通过床突段狭窄处困难,导引导管后移不稳定。

4、采用双导丝技术,加用微导丝(synchrocm)增加导引导管支撑力。球囊通过床突段,但仍无法通过眼动脉(C6)段狭窄。

5、更换6F长鞘+6F导引导管至C1段远端,再次通过交换技术将Transendcm微导丝送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远端,并加用synchrocm微导丝增强支撑。

6、球囊顺利送至病变部位,分别于床突段、眼段狭窄处球扩。

7、交换微导管(XT27),然后自膨支架到位释放(NeuroformEZ,3.5*20mm)。

讨论:

神经介入手术中,路径的选择与通路建立至关重要,好的路径与稳定的通路往往使手术事半功倍,而路径迂曲,通路不稳定,不止是手术难度增加,更有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本例患者Ⅱ型弓,主动脉弓宽,颈内动脉偏迂曲,虹吸段弯曲角度偏大,初步给术者感觉虽然路径欠佳,但也在可以承受范围。但该例手术过程还是很曲折,在球囊通过狭窄病变过程中,阻力很大,导致6F导引导管屡次后退。加用微导丝增加支撑力,并试图挑直血管迂曲程度,但仍不能通过眼段狭窄病变。最后采用双导管+双导丝技术,球囊顺利到位,支架成功释放。

介入通路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有效的通路建立与导引导管、导丝及血管径路相关。简而言之,导引导管管径越粗,越靠近病变部位,支撑力越强。导丝越硬,走的越远,支撑力越强。当然导管越粗,到位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对于迂曲血管,要使用多功能导管、VTK导管等引导下到位,或者搭配Navien导管,或者长鞘+Navien导管到位。对于颅内血管迂曲者,长鞘+Navien导管可以优先考虑。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专业组源自0年成立的脑血管病诊疗中心,经过10余年的发展壮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常规开展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慢性闭塞再通术及急性脑动脉闭塞支架取栓等血管内治疗,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全方位诊治。

总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专科门诊时间:脑血管病介入周三下午(总医院门诊三楼)

出诊专家:邹明岳炫烨阎涛张立群张天林廖张元田小冰贾冬梅

廖张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by/104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