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预防 >> 论著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对心源性休克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3(02):-
作者:杜良
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ucedcontourcardiacoutput,PiCCO)技术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利用PiCCO技术持续监测44例入院时间为年3月至年3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其治疗24h的心指数(cardiac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lungwaterindex,EVWI)、全心射血分数(generalejectionfraction,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neralenddiastolicindex,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SVRI),并以28d存活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2组PiCCO相关指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价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死亡组对比,存活组治疗24h时CI、GEF明显更高,SVRI、EVWI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24h时CI、EVW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可建立预测预后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分=-4.6×CI+4.5×EVWI,经ROC分析,该模型预测患者存活的曲线下面积0.,最佳截断值为18.14分。
结论
利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CI及EVWI,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是治疗疾病的关键[2],这需要对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有效监测,然而患者多合并心肌运动功能受损、肺功能受损、液体潴留等症状,因此,血流动力学极为复杂,可能难以通过传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案,如无创心功能检测、床旁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有效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并指导治疗。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ucedcontourcardiacoutput,PiCCO)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对患者创伤较轻[3],可能有助于指导治疗疾病、预测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O技术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年3月至年3月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44例为对象。男28例、女16例,年龄(68.4±12.1)岁。基础心脏病分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8例、退行性瓣膜病8例、心肌病终末期8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90mmHg(1mmHg=0.kPa),需要应用2种或2种以上大剂量升压药物才能维持收缩压90mmHg,外周血管收缩,肢端发冷,尿量<30mL/h,烦躁精神状态改变;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表现;纠正导致低血压和低心排血量的心外因素,如心律失常等后,休克仍持续;年龄≥18岁;入住时间≥24h;患者或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急、慢性传染病及感染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绝对禁忌症患者;妊娠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肺栓塞、心脏破裂、主动脉瘤、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本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监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PiCCO检测。于确诊疾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之前置入PiCCO导管并连接仪器,7Fr深静脉导管由右颈内静脉或一侧锁骨下静脉置入,接心电监护仪(MP70型,德国飞利浦),PiCCO动脉温度压力导管由一侧股动脉置入,接PiCCO温度探头并连接压力换能器及PiCCOPLUS检测仪。于治疗前、治疗后每6h一次持续检测并记录患者心指数(cardiac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lungwaterindex,EVWI)、全心射血分数(generalejectionfraction,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neralenddiastolicindex,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SVRI)等指标。
1.3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28d存活情况,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24h时PiCCO监测指标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24h时PiCCO监测指标中是否存在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患者死亡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探讨该模型的预测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数表示,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方案:是否存活为因变量,存活=0,死亡=1;其他指标为自变量,按连续变量赋值。对风险评估模型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并分析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存活组与死亡组基线资料对比
存活组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6:8,年龄(67.7±10.3)岁;死亡组2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2:8,年龄(69.2±12.8)岁。2组性别构成(χ2=0.)及年龄(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iCCO检测指标基线值对比,CI、GEF、SVRI、EV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24h时各指标对比
治疗24h时存活组CI明显高于死亡组、GEF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明显低于死亡组、EVWI明显低于死亡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E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治疗24h时,患者CI和EVW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2.4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及其受试者共特征曲线分析结果
纳入CI及EVWI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系数B(四舍五入并保留1位有效小数)作为对应变量的计分值,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如下:风险评分=-4.6×CI+4.5×EVWI。以此模型对所有对象赋分,通过ROC评价该模型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如图1。分析显示该ROC曲线下面积=0.(标准误=0.,P<0.,95%CI=0.~1.),曲线的最佳截断值为18.14分,此时敏感度0.,特异度0.。
3讨论
心力衰竭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引起急性周围衰竭及重要器官灌注降低,是心源性休克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低排高阻,恢复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是治疗疾病的基础[4],这需要有效检测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临床常采用超声心动图、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等技术测量心脏前负荷,但此类检测指标不能有效地反映患者血容量负荷,且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指标可能受机械通气治疗影响而改变,会影响其对病情监测的指导价值。
近年研究认为,PiCCO有助于更稳定、准确地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脏舒缩功能变化,且受呼吸的影响较小。吴绘等[5]将其应用至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伍义等[6]将其应用至感染性休克患者,均表明其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冯丽钦等[7]也认为持续应用PiCCO检测患者相关指标,有助于指导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精细容量管理,均能证实其应用价值。以此为依据,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治疗早期患者PiCCO监测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作用。
PiCCO监测仪能够直观显示CI、GEF等指标,能够反映患者实时心功能,从而预测液体反应性;其他检测指标,包括SVRI、EVWI、血管通透性指数则有助于指导判断肺水肿严重程度[8-9]。本研究显示治疗前、治疗24h后,存活组CI、GEF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EVWI明显低于死亡组,这表明在治疗前及治疗早期,存活组的心排血量即更高、外周血管阻力更低、液体反应的剂量平衡窗更宽,且这种早期变化趋势即可能持续至治疗28d,直接影响患者病死率。这同时表明PiCCO技术检测指标有助于反映患者血流动力学,从而指导调整液体量及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而辅助判断血容量平衡及抗休克治疗的终点,这与李锦爽等[10]研究结论一致。
考虑到治疗前PiCCO监测指标治疗方案及患者个体差异影响,在治疗后可能发生明显变化,而治疗后24h相关指标能够反映在相应治疗方案下,患者内环境的早期变化,其与预后的关系更密切。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治疗后24h的CI、EVWI、GEF、GEDI、SVRI与患者28d存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I和EVW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CI和EVWI是反映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的重要指标。其中CI直接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EVWI能够反映高通透性及高静水压所致的肺水增多情况,傅小云等[11]研究表明血管外肺水与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明显相关。可见,PiCCO技术能够反映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这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其中CI及EVW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与陈炜等[12]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同时还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利用治疗后24hCI及EVWI预测患者预后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分=-4.6×CI+4.5×EVWI,该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为18.14分,ROC显示其对预测患者死亡有较可靠的作用,这提示治疗后积极监测患者CI及EVWI,并对风险评分超过18.14分的患者进行重点监督,可能有助于提升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PiCCO技术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且CI与EVWI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值得白癜风怎么得的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wh/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