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常识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会导致哪些危害
颈动脉左右各一条,是由心脏发出的供应头面部及脑部前2/3甚至更多的重要血管,是头颈部的“货运干线”。它在喉头水平(甲状软骨上缘)一分为二,变成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前者进入颅内,供应全脑前2/3,后者供应面部即头皮,两者在脑壳内外还会产生交叉联系,共同供应局部的组织。大家都知道,在水管的分叉位置,对于水管的内壁的冲击力最大,这个位置最容易出问题。血管也是一样。如下图,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部位通常为颈总动脉分叉2厘米以内,且主要累及血管后壁。粥样斑块侵占颈内动脉管腔,且通常会向下延伸进入颈总动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狭窄处形成沙漏样结构。血管出现了如此情况,必然会影响正常的血液供应。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斑块溃疡形成与破裂。从上文可知,斑块是“扎根”于血管壁,向外膨出伸向血管管腔的一团异常组织结构。虽然相对稳固,但也有破裂的风险。特别是当斑块内的脂质成分相对较多,纤维帽较薄的时候。斑块就容易破裂,掉下来的小碎片就容易随着血流堵塞远端的血管,造成动脉到动脉的脑栓塞。破口处暴露出来的是极易出现血小板等成分聚集、粘附的物质,在这个溃疡面破口处,又会很快形成真正的血疙瘩——血栓(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作用就是在这个时候起作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之不容易形成血栓),这个血栓也是不稳定的,可以随时破裂冲向远端造成血管的堵塞。另外,血栓也可以不脱落,继续迅速长大而将问题血管大部分或完全堵死造成脑梗塞(具体看下文)。这些掉下来的小碎片/小血栓流向远端,造成小血管的堵塞,不过,血管本身有一定程度的“自清”能力,如果短时间内被清除,症状会在短时间内(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缓解甚至消失,这种情况就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老百姓有的也叫它“脑梗先兆”。未能清除的就是脑栓塞。
斑块内出血。由上文可知,斑块内由于“私接电线”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滋养血管,但这些私接电线毕竟不够靠谱,血管壁薄弱,血管结构也不健全。很容易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而斑块内的出血,直接会造成斑块的迅速扩大,造成相应的问题(具体见下文)。
斑块逐渐长大将管腔大部分,甚至完全堵死。随着斑块的逐渐长大,其势必会逐渐向管腔内生长,直至将整个管腔堵死。如果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出现的,会给整个大脑的血液供应的整体调整留出时间,使得原本需要问题动脉供应的血流可以逐渐“趟出路来”,通过“侧支循环”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其下游的血液供应,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这也就是有些病人,来医院一做血管检查,发现一侧的颈动脉都完全闭掉了,但是却没有什么偏瘫、失语的症状。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个过程是由于上面说的斑块内出血,或者是斑块破裂后的急性血栓形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的闭塞,那么病人肯定会出现很严重的脑梗塞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为这种情况下,侧支循环根本来不及建立,相当部分的脑子急性缺血,会立刻出现症状,如果不在短时间内(4.5小时内)开通,大片的脑区会死亡,后果很严重。如果管腔没有完全堵死,而是很大程度上的狭窄,平时可能没有症状,当血压下降或者活动后需要向脑提供更多血液的时候,由于管腔过于狭窄而无法提供更多的血液,造成的相对性的供血障碍,也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当血压恢复上来或活动停止后,症状在短时间内也会缓解。
动脉瘤形成。如果斑块破裂,溃疡面比较大且深,此处的血管壁就会变得相对薄弱,如果病人的血压较高,此时,很可能就会将这片薄弱的血管像吹气球似的给膨胀起来,形成“血管瘤”后“瘤样扩张”,如果吹爆了,血管将破裂出血,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急性脑梗塞超早期(4.5小时内)的急救处理的相关科普详述,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蓝字部分查阅:时间就是大脑!脑科医生告诉您急性脑梗塞超早期的应对策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