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常识 >> 口腔解剖生理习题精选6
1、关于腭大孔的叙述。那项是不正确的A.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B.有腭前神经和血管通过C.位于腭侧牙槽嵴顶至腭正中缝弓形连线的中点D.由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E.是翼腭管的下口
:C: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的外、中1/3交界处。
2、以下关于眶下孔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A.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B.眶下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C.眶下孔朝向前内下方,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进针方向应为前内下D.眶下孔向后外上方通入眶下管E.眶下孔的下方骨面上有尖牙窝
:C: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进针的方向是向上、后、外。眶下孔向后外上方通入眶下管。
3、上颌骨的四突不包括A.额突B.颧突C.颞突D.腭突E.牙槽突
:C:上颌骨的四突分别称为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颞突是颧骨的突起之一。颞突:从体的上部向上延伸,分为深浅两部。颞深脂肪突呈窄舌状,位于蝶骨大翼和颞肌间(颞前间隙内),脂肪突的深面是眶外侧壁的后方和颧骨的体部,后侧贴附于蝶骨大翼上。上端最高点平眼外眦水平或稍下方。
4、以下哪个解剖结构不位于下颌骨体部外侧面A.外斜线B.颏孔C.正中联合D.颏棘E.颏结节
:D:下颌体: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从颏结节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有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附着;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的下方或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有颏孔。其内侧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上颏棘和下颏棘。因此本题答案选D颏棘。
5、上颌骨不参与以下哪个解剖结构的构成A.翼上颌裂及眶下裂B.口腔顶和鼻腔底C.鼻腔侧壁D.颞下窝和翼腭窝E.颞窝
:E:颞下窝是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容纳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通颞窝。窝前壁为上颌骨体和颧骨,内壁为翼突外侧板,外壁为下颌支,下壁与后壁空缺。此窝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6、下颌姿势位的生理意义是A.升降下颌骨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B.升降下颌骨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C.形成一定的间隙,可使舌位于此间隙内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E.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自如地运动到非正中关系
:A:下颌姿势位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垂直距离之差)。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下颌姿势位多被认为是当个体端坐、头直立位时,为升降下颌诸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即肌肉在最小的收缩状态以克服重力所保持的位置。现已明确,下颌姿势位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位置,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观察,它都是可变的。如躯体直立,头向前倾,间隙就减小;如头向后仰,则结果相反。临床实践表明,息止间隙的大小与的类型有关,如深覆者常较小。个体间亦互有差异,但就个体本身而言,此间隙在一生中改变不大,用肌电图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研究表明,下颌姿势位,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位置,而是一个微小的范围,在上下方向约0.5mm,前后方向约0.3mm。从下颌姿势位向牙尖交错位闭合,在正常情况下,垂直运动距离与前后运动距离之比为1:1~3:1。
7、关于翼静脉丛广泛交通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B.向前经面深静脉汇入面静脉C.向上经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与海绵窦交通D.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E.以上都对
:E
8、髁突颈部骨折时,最可能伤及A.翼丛B.上颌动脉C.面动脉D.颈内动脉E.颈内动脉
:B:上颌动脉有关的几个临床问题:(1)作颞颌关节成形术或髁突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髁突颈部深面通行的上颌动脉;(2)下颌骨髁突颈部骨折时,可能伤及上颌动脉;(在下颌骨髁突颈部后内方分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2终支);(3)上颌骨切除时,可在翼外肌二头之间显露和结扎上颌动脉,以代替结扎颈外动脉;(4)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时,距翼突上颌缝近(约5mm),手术分离该缝时,勿伤及上颌动脉。下颌骨髁突颈部骨折时,可能伤及上颌动脉;上颌动脉(颌内动脉):为颈外动脉的终末支之一,在下颌骨髁突颈部的后内方发出,经髁突颈部深面前行至颞下窝,通常在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行向前上,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主要分支分布于硬脑膜、上、下颌骨、牙齿、腭、鼻窦、咀嚼肌和鼻腔等。
9、面总静脉由A.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而成B.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后支汇合而成C.上颌静脉和颞浅静脉汇合而成D.下颌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汇合而成E.上颌静脉和耳后静脉汇合而成
:A:下颌后静脉又称为面后静脉。面总静脉由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而成,即面静脉和面后静脉。
10、翼丛位于A.颞窝B.颞下窝C.翼腭窝D.翼肌窝E.尖牙窝
:B:翼丛:位于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及翼内、外肌之间的颞下窝。
11、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部位是A.平胸锁关节处B.平甲状软骨上缘C.平甲状软骨下缘D.平舌骨大角尖E.平下颌角处
:B:颈内动脉在颈动脉三角内平甲状软骨上缘处,起自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在平对甲状软骨上缘处起于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在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为此题主要的考察点,起于选项为干扰选项。舌动脉:于甲状腺上动脉起点的稍上方,舌骨大角尖处,自颈外动脉前壁发出。主要分支分布于舌、舌骨上肌群、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口底黏膜等。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连接处称下颌角,下颌角的内面有翼肌粗隆,外面有咬肌粗隆,为相应咀嚼肌附着处。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咬肌: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颧弓下缘前2/3,向下后方走行,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面的下半部;翼内肌:翼内肌有深、浅两头,深头起于翼外板的内侧面和腭骨锥突;浅头起于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与咬肌纤维方向相似,止于下颌角内侧面及翼肌粗隆。颈部境界与分区:颈部上端以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分界;下端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为界。
12、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鉴别要点中不包括A.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B.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C.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D.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暂时无搏动E.颈内动脉比颈外动脉粗
:E:颈内外动脉的鉴别(1)位置: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2)分支: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3)搏动: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所阻的是颈外动脉。
13、关于舌动脉,错误的叙述是A.平舌骨大角尖处,自颈外动脉前壁发出B.舌骨大角尖可作为寻找舌动脉起始位置的标志C.舌动脉在舌骨舌肌前缘处分为舌下动脉、颏下动脉两终支D.有时舌下动脉缺如,由颏下动脉的穿支代替E.临床上可作舌动脉插管,贯注化学药物以治疗舌部的恶性肿瘤
:C:舌动脉于舌骨舌肌前缘处分成舌下动脉、舌深动脉两终支。
14、以下哪个肌肉参与颞下颌关节盘前伸部的组成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二腹肌
:D:颞下颌关节盘前伸部较厚,表面有滑膜覆盖。其前方有两个附着,即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两个附着之间有翼外肌上头的肌腱。
15、下颌开颌运动不参与收缩的肌肉是A.二腹肌B.下颌舌骨肌C.颏舌骨肌D.翼内肌E.翼外肌
:D:题目考察的是开颌运动,及时降颌运动升颌肌群:翼内肌,不参与降颌运动
16、翼内肌起始或附着的骨不包括A.上颌骨B.下颌骨C.腭骨D.蝶骨E.颞骨
:E:翼内肌分深浅两头,深头起自翼外板的内侧和腭骨锥突;浅头起自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止于下颌角内侧面和翼肌粗隆。
17、不参与下颌侧方运动的肌肉是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舌骨上肌群
:E:舌骨上肌群1.二腹肌位于下颌骨下方,有前、后两腹和中间腱。后腹起自颞骨乳突切迹,向前下外止于中间腱。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向后下止于中间腱。2.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舌骨线,向后内,在中线处与对侧同名肌相互汇合,构成肌性口底,其最后部纤维止于舌骨体的前面。3.颏舌骨肌位于下颌舌骨肌上方中线的两侧,起自颏下棘,向后止丁二舌骨体上部。4.茎突舌骨肌位于二腹肌后腹的上方,起自茎突,止于舌骨体和舌骨大角连接处。舌骨上肌群的主要作用:降下颌作用。
18、狭义的咀嚼肌不包括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舌骨上肌群
:E:狭义的咀嚼肌是指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广义的咀嚼肌还包括舌骨上肌群。
19、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不包括A.正中联合B.颏孔区C.下颌角D.乙状切迹E.髁突颈部
:D:下颌骨在结构上存在易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1.正中联合 位置最突出,亦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2.颏孔区 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牙槽窝。3.下颌角 为下颌骨的转折处,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4.髁突颈部 此处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20、关于下颌支的内面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颌孔的前方为下颌小舌,为蝶下颌韧带的附着处B.下颌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C.下颌孔的前上方有下颌隆突D.下颌孔的下方有下颌舌骨沟E.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粗糙称为咬肌粗隆
:E:下颌支内侧面中央略偏后上方有下颌孔;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下颌孔向前下方通入下颌管。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连接处称下颌角,下颌角的内面有翼肌粗隆,外面有咬肌粗隆,为相应咀嚼肌附着处。
21、不属于下颌骨内侧面的解剖结构是A.颏棘B.颏结节C.下颌小舌D.下颌下腺窝E.舌下腺窝
:B:下颌体: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所以颏结节不是下颌骨内侧面的结构。
22、以下关于上颌骨后面的解剖结构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上颌骨后面参与颞窝及颞下窝的构成B.颧牙槽嵴位于上颌体后面与前面在外侧的移行处C.后面下部有较粗糙的关节结节D.后面的中部有数个小骨孔,称为眶下孔E.上颌骨的后面有翼外肌的附着
:B:A上颌骨后面参与翼腭窝窝及颞下窝前壁的构成,C、E后面下部有较粗糙的圆形隆起,称上颌结节,为翼内肌浅头的起始处,D后面的中部有数小孔,称为牙槽孔。
23、切断一侧舌下神经的结果是A.舌在口中下垂B.舌缩回C.伸舌时偏向同侧D.舌前2/3的味觉消失E.舌的对侧伴发萎缩
:C:舌神经管理舌前2/3的味觉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味觉切断一侧舌下神经伸舌时偏向同侧
24、临床上下颌下区切口多选择平行于下颌下缘以下1.5mm,其原因是A.为了保护面动脉B.为了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C.为了保护舌下神经D.为了保护面神经颈支E.为了手术进路方便
:B:面神经下颌缘支位置是:在颌外动脉或咬肌前下角以后,下颌缘支绕行于下颌骨下缘下方约1cm处;而在颌外动脉及咬肌前下角处,则大部分平下颌骨下缘;在上述二标志以前,多数行于下颌骨下缘之上,少数(6%)在下颌骨下缘下方继续前行0.8~1.5cm,而后再上行布于三角肌及下唇方肌。
25、一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可能是因为损伤了同侧面神经的A.颞支B.颧支C.颊支D.下颌缘支E.颈支
:C:面神经颞支损伤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面神经颊支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鼓腮无力、上唇运动减弱或偏斜以及食物积存于颊部等症状;下颌缘支损伤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和流口水;颈支受损引起颈阔肌运动障碍,影响口角的微笑活动。
26、一侧额纹消失可能是因为损伤了同侧面神经的A.颞支B.颧支C.颊支D.下颌缘支E.颈支
:A:额颞区手术在神经外科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分离颞肌筋膜时易导致面神经颞支损伤,造成病人出现同侧眼睑下垂,额纹消失。
27、面神经主干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长度约为A.1cmB.1.5cmC.1.5~2cmD.2.5cmE.3cm
:C:面神经主干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长约1.5~2cm,直径2.5cm.
28、下列面神经走向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穿内耳道底入面神经管B.经茎乳孔出颅C.在面神经管内无分支D.以茎乳孔为界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E.穿腮腺后内侧面,终支分布于面部表情肌
:C:面神经穿经面神经管及最后穿出腮腺时都发出许多分支面神经管内的分支:①鼓索:传导味觉冲动及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②岩大神经,也称岩浅大神经,含副交感分泌纤维,支配泪腺、腭及鼻粘膜的腺体分泌;③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
29、选用2%利多卡因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时采用A.局部浸润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B.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C.颊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D.颊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E.颊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B:下颌第一磨牙的分布神经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颏神经。拔除时需要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加颊侧的浸润麻醉。从选项来看,B选项较为贴切。
30、下颌神经前干中感觉神经是A.咬肌神经B.翼外肌神经C.颞深神经D.翼外肌神经E.颊神经
:E:下颌神经前干大部分为运动神经(支配咀嚼肌的颞深神经、咬肌神经核翼外肌神经),前干中唯一的感觉神经为颊神经。
中国好牙医长按识别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