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天坛之声神经介入会议,医院医院、哈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广东医科大学二院、医院、医院等十二家顶级神经介入中心,精心呈现录播手术有50台之多。

手术中包括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新材料、新方法,颅内、脊髓和面部血管畸形的治疗的新观念和新技术,以及新的影像学判读方法,足以让您耳目一新;抽丝剥茧般的临床思考、细腻的技术展示,老材料的新用法,足以让您甘之如饴;并发症的不期而遇,手术中困境的处理,让您如同经历惊涛骇浪。

这些术者想给大家展现什么?每个手术的看点在哪里?这里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为各位参会代表提供参考,希望您在讨论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节段:会前晨会,细节决定成败

时间:9月6日,7:30-8:00

1、出血性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影像辅助的重要意义

术者:汪阳、杨新健

简介:我们展示的是一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多次介入治疗的病例。在治疗和随访的过程中,高分辨核磁影像展示了类似病理检查的精确影像。急性期,微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中似是而非的局部扩张,我们通过高分辨核磁辅助精确定位了夹层的破口,影像指导精确封堵夹层破口。术后的造影和高分辨磁多次随访,我们惊愕于夹层动脉瘤的不断生长,被迫闭塞载瘤动脉和动脉瘤。影像细节的发现和理解,决定了手术的设计思路,大家可以随汪阳和杨新健两位医生再次经历这些“挑战”。

2、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治疗

术者:汪阳

简介:与上一例的细节决定成败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分辨核磁对于破裂位置的定位不可代替,指导治疗中重点填塞的位置。

第二节段:去年录播和转播病例随访报告

时间:9月6日,10:40-10:50

通过汇报随访结果,我们再次评判去年的精彩病例,用效果说话。

第三节段支架充分打开、贴壁是个“大问题”

时间:9月6日,10:50-12:00

1、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术者:杨新健、姜鹏、张义森

简介:双侧海绵窦段动脉瘤,左侧行Willis支架,右侧行LVIS结合弹簧圈栓塞,右侧栓塞时LVIS打开不良,用ScepterC球囊进行了扩张。术前仔细测量载瘤动脉直径选用合适的LVIS支架;术中释放支架时不宜过快释放,有时需要不断变换角度寻找LVIS支架能清晰显示的工作角度;遇到支架张开不良的情况,可先用导丝(成弓背状)及微导管去“抚摸”,必要时使用球囊扩张辅助技术。

2、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PED治疗

术者:杨新健、穆士卿、江裕华、田忠斌

简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前面的过程顺利,支架释放的最后四分之一时,各种方法不能打开,释放后,输送导管也不能使支架打开贴壁,只能用球囊成形,甚至用到“最后一手”,Navien导管也可以帮助支架贴壁。

3、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栓塞前交通动脉瘤

术者:吕明、刘健、杨新健

简介:一例宽颈的前交通动脉瘤,用到了LVIS-Jr和两个微导管,完全致密填塞动脉瘤,可是支架尾端却打开不充分,只有使用导丝和微导管反复按摩,打开支架的尾端非常重要,否则会造成血栓形成、载瘤动脉狭窄等不良后果。

4、海绵窦段巨大夹层动脉瘤PED治疗后扩张成形一例

术者:穆士卿、杨新健、江裕华、田忠斌

简介:夹层动脉瘤常常表现为“串珠样”,极度的扩张和极度的狭窄紧密相邻,我们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动脉瘤时,夹层的狭窄部分会导致支架打开不充分,远期血管闭塞可能性大。支架释放后,球囊后扩成形可能是解决之道。

5、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近端终端狭窄介入治疗

术者:穆士卿、杨新健、江裕华、田忠斌

简介:椎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近端重度狭窄,动脉瘤与狭窄都需要处理,与上一例不同,本例采取球囊预扩成形,随后顺利完成支架辅助弹簧圈的动脉瘤栓塞。

6、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

术者:杨新健、贺红卫、孙立倩

简介: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支架释放后,尾端呈鱼嘴状闭合,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血流逐渐中断,各种方法都不能打开支架尾端,万般无奈,采用Solitaire支架从支架外反复按摩血流导向装置,终于成功打开支架尾端,血流重新开放,反败为胜!

第四节段支架的使用:设计和技巧

时间:9月6日,12:00-12:50

1、累及PICA的椎动脉急性出血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术者:舒航、郑聪颖、曾少建

简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呈梭形改变,处于急性出血期,最麻烦的是动脉瘤的近端累及PICA,如何很好地填塞动脉瘤,又保持椎动脉和PICA通畅?是个难题,舒航教授采用了很巧妙的动脉保护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

2、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PED多技巧使用

术者:杨新健、贺红卫、孙立倩、RicardoHanel

简介:巨大颈动脉瘤,完全包裹颈内动脉,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治疗(支架输送导管不能通过动脉瘤),患者症状加重,我们被迫再次尝试。支架输送管仍然不能顺利越过动脉瘤,千方百计通过动脉瘤,又不能形成支撑力,以至于释放支架时完全陷入动脉瘤。面临再次失败!本例采用了所有相关特殊技术:导管成袢拉直技术、双微导丝技术、球囊引导技术、中间导管越过动脉瘤技术、球囊内支架成形技术,等等。一个高难度的治疗,成功治疗的同时,展示各种技术,值得期待。

3、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瘤内成袢释放

术者:徐翔、杨新健

简介:前循环巨大动脉瘤是密网支架的绝对适应症,但支架导管的到位和支架的成功释放则是神经介入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支架导管在瘤腔内的成袢和拉直动作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技巧,但如果这个纠结的成袢死活拉不直怎么办?支架能不能顺势成袢释放?其远期效果如何?请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by/101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