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程少为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
45-55岁是疾病的爆发期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多少人没熬过45-55岁这段危险期?》,文章中写道:45-55岁是人一生的疾病高危期,有很多的疾病都在45-55岁这10年间“爆发”!医生们称之为“人生旅途的沼泽地”。

人的一生分为成4段重要的时期,0-35岁、35-45岁、45-55岁、55-65岁,其中45-55岁是疾病的爆发时期。

0-35岁——身体健康期:为人生的最活跃期,身体各组织器官从开始发育到完善,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35-45岁——疾病形成期:人的身体功能下降,部分器官开始衰退,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症状开始显现等。

45-55岁——疾病爆发期:很多疾病在此阶段井喷式暴发,尤其是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

55-65岁——安全过渡期:如果很幸运在65岁以后还没有明显的病变症状,晚年反倒是相对安全期。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数据

45-55岁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是11.5%,为40岁之前发病率的近4倍。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研究发现:45-64岁的人群,尤其是男性,更容易被脑卒中击倒。

据30-49岁人群的新发癌症分析,仅乳腺癌就占总人群新发癌症的1/4,肺癌和结直肠癌在中年人群中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应注意哪些疾病?心脏疾病

心脏病是这一年龄段高发的疾病,冠心病、心梗、心绞痛等都属于心脏病范畴。其中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更容易导致心脏问题!

常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

体检报告看什么:体检之后要留意“心脏增大征、异常心音、心律失常、脉搏异常等”,最好及时就医,进行更准确全面的诊断。

肿瘤疾病

癌症也是这一年龄段高发的疾病,如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

常见症状有:

1、肿块: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有些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

2、疼痛: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或破溃、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疼痛。

3、溃疡:体表或胃肠道的肿瘤,若生长过快,可因供血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烂。

4、出血: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如肺癌患者可能咯血或痰中带血;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则可能呕血或便血,子宫颈癌可能有阴道流血。

5、梗阻:癌组织迅速生长而造成空腔脏器的梗阻。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现排尿困难等。

记得做这些检查:

1、常规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检查,比如肠癌可以在粪便中检测出血。

2、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是用生化方法测定肿瘤细胞产生的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对疗效判断和随访具有一定价值。

3、X线检查:包括透视与平片,可以在平片上出现特定的阴影;造影检查,如上消化道造影可能发现食管癌、胃癌等;特殊X线显影术,如乳腺钼靶用于乳腺癌的检查。

4、CT检查:CT检查分辨率高,显像清楚,可以在无症状情况下发现某些特定器官的早期肿瘤,如肺癌的早期筛查等。

5、内镜检查:如胃镜、结肠镜、直肠镜等,可以及早发现癌变信息。

除了常规检查外,45-55岁人群最好再加上CT检查、内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体检报告看什么:体检之后如果发现血液异常、便血、CT检查出现阴影、肿瘤标志物异常等,医院就诊,进行下一步检查,千万不可大意。

血栓疾病

45-55岁很容易出现血栓、脑血栓、肺栓塞、心梗等,抽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久坐不动等都是患血栓的高危因素。就像水管的水流速度慢,杂质容易沉积一样。轻者出现肢体偏瘫拄拐等,重者直接威胁生命。

常见症状有:血栓虽然不像癌症那样症状比较明显,但是依然会有一些异样,比如,很多腿部静脉血栓患者前期都会出现“腿疼”,脑血栓患者普遍反映会出现头痛、偏头痛等。

记得做这些检查:

1、生化检查:主要是查找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及闭塞部位,显示动脉炎、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

3、多普勒检查:可发现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

4、动脉彩超:可发现局部的斑块及狭窄。

体检报告看什么:如果检查结果出现血脂异常、主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都需要特别留意,再进一步进行检查。

推荐体检方案详情预约体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by/121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