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护理 >> 突破颅内ldquo拆弹rdquo
近日,市二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多例显微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并取得良好效果。此类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市二院神经外科在脑动脉瘤诊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桐乡首家有能力为颅内动脉瘤患医院,据悉,自11月以来市二院已成功完成4例显微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前几日,51岁的吕女士(化名)来市二院就诊前3小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并逐渐丧失意识,出现昏迷。于是家人紧急将她送至市二院,经头部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综合分析吕女士病情后,市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德强认为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大,建议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随之而来的CTA检查也证实刘医师的判断,就是大脑前交通动脉瘤。
(术前吕女士头颅CT血管成像情况)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想要挽救吕女士的生命,必须立即手术。市二院神经外科团队在充分评估吕女士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后,决定为其进行显微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通过显微镜将脑组织分离,找出脑动脉瘤,将其夹闭。随后对吕女士的家属进行详细地医学告知,最终家属同意手术。
经过3小时的手术,市二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夹闭吕女士脑动脉瘤,拆除这个脑内“炸弹”。
目前吕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完全清醒,能自己行走,复查头部CT及头部CTA情况良好。
(术后吕女士头部CTA情况)
(术后吕女士已能下地活动,独立行走)
术后刘医师介绍道:“脑动脉瘤并非肿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囊性膨出,动脉瘤一旦破裂,血液将进入脑内或蛛网膜下腔,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致死率极高,即便幸存下来的患者,也往往会遗留后遗症,所以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动脉瘤常用、有效的方法,属显微神经血管外科范畴。该技术不损伤神经血管,在颅内的自然间缝分离脑组织,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用一种特制夹夹闭瘤颈(动脉瘤体和脑血管连接的部位),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该手术操作复杂且难度非常大,不仅需要娴熟高超的手术技巧和完善的手术设备密切配合,而且要避免因动脉瘤蒂分离得不够干净或动脉瘤夹闭不牢,导致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刘医师解释道,“该手术疗效显著,术后恢复良好,长期复发率低,且费用较低,能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市二院专家提醒:脑动脉瘤在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生,最常见35至6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逐渐硬化,动脉瘤发生和破裂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疼、呕吐、头晕等症状时,需警惕脑动脉瘤,建议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好进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血管检查,能够帮助发现大多数颅内动脉瘤,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市二院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为桐乡市重点学科,能熟练开展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治,神经外科常规手术、各类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缺损修补术、显微镜下脑出血清除术及浅表脑肿瘤切除术等,对颅脑外伤重症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治疗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配备蔡司手术显微镜、气钻开颅系统、高频电刀等显微手术器械,显微镜下脑出血清除、浅表脑肿瘤切除、颅脑微创血肿清除、头面额等微创手术也已非常成熟。
目前,科室已成立脑科中心,医院开展脑科中心合作,开展专家门诊、会诊及科研教学指导。科室已完成多项桐乡市级科技项目,获得桐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
外二科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