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由于传统手术的创伤大、复杂性和高并发症发生率,促使腔内治疗适应证不断向主动脉弓部病变扩展。但是部分患者的弓部解剖复杂,全腔内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杂交技术综合了开放手术和腔内微创手术的特点,为治疗累及弓部分支的复杂病变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近期,在江苏省主动脉高峰论坛(年第一期)上,来自南京大医院血管外科乔彤教授采用杂交技术处理了1例弓部动脉瘤破裂合并肾衰的病例,就此病例的处理作了精彩的分析。

病例分享

病例资料(男性、53岁)

主诉:突发胸部疼痛6天。

既往史:高血压病肾衰史,11年前因胸主动脉瘤在外院行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查体:双下肢皮温可;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左上肢前臂内瘘震颤好。

实验室检查:BUN18.6mmol/L,Crumol/L,eGFR6.1。

术前CTA:胸主动脉瘤术后观,支架近端造影剂自小弯侧外溢进入瘤体,累及纵膈,瘤体直径5.3cm;瘤体累及锁骨下动脉,原支架近端位于瘤腔内;锁骨下动脉与左颈动脉间距<0.5cm。

术前造影:原支架后移,动脉瘤在支架近端进一步破溃,LSA位于瘤腔内,LCA距瘤体较近。

手术策略:主体支架封堵LSA和LCA,颈-颈转流+LSA原位开窗。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采用人工血管完成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搭桥手术。

手术过程(二):在原支架近端植入胸主动脉支架,覆盖LSA和LCA,未覆盖IA。

手术过程(三):在LSA用活检针行原位开窗,窗口位于新支架;在窗口植入分支支架,并行球囊后扩张。

手术过程(四):术后造影显示颈-颈动脉人工血管通畅、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通畅;支架形态良好,无明显内漏。

术后观察:CTA显示主动脉弓部内漏消失,人工血管形态良好,左锁骨下动脉通畅,无内漏。

术后随访:术后半年,患者状态良好;人工血管通畅、左锁骨下动脉通畅,弓部支架形态良好,无内漏。

总 结为避免上肢和脑部缺血,处理弓部病变时应保证LSA和LCA血供。本例患者虽然封堵了LCA和LSA,但做了颈-颈转流和LSA开窗手术,并未造成上肢和脑部缺血。此外,由于该患者合并有尿毒症,需长期透析,如何维持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仍需密切随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jc/112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