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803.html
来源

小丫投资笔记最近有不少读者向我了解保险配置的问题。沟通中我发现,大多数人在挑保险时总有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保障越全越好,价格越优惠越好。说真的,一般收到这样的消息,我都有点“斯巴达”。这就跟做投资的人要求“产品越赚钱越好,风险越低越好”一个道理,确实没法回。做投资,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选合适的理财产品,买保险,也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做方案,要么在预算范围内选保障能力更好的,要么在保障需求内选价格更优惠的。以多数人都比较关心的重疾险为例,如果事先不做基本常识了解,很容易就踩了坑花了冤枉钱。PART01重疾险应该优先给谁配置?家中顶梁柱,家庭收入的主要贡献者,其后才是孩子和老人。有了孩子以后,很多父母爱子心切,总想把好的都给孩子,甚至宁愿委屈自己也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和伤害。这种心态,我能理解。但保险的终极目的是转嫁风险,最大程度的保障整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如果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为全家人都配置齐保险,那么最应配置保险的一定是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大人,而不是孩子或老人。家中顶梁柱的健康出问题,意味着会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整个家庭运转会出问题;如果孩子不幸患病,至少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没有中断,大人们还可以想办法给孩子筹集治疗费用。PART02买短期、定期还是终身?短期重疾险:保障1年定期重疾险:可以保障20年、30年或者保障至60岁、70岁等终身重疾险:一直保障到死亡为止保障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在同等配置下,我们需要支付更多保费。1年期重疾险:投保1年,保障1年,一般不承诺续保,或者只承诺较短年限内续保。保障期限结束后如果再次购买,需要重新做健康告知,如果身体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很有可能会买不到,也影响买长期重疾。又或者产品停售,也无法续保。而且短期重疾险采用的是自然保险费率,费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越到后面越贵,总保费不比长期重疾险便宜,只不过短期价格有迷惑性而已。这类保险适用于没有经济能力每年花几千块买保险的人群或者纯粹拿来补充保额,好医保和微医保都有。如果暂时只能买1年期重疾,经济条件转好后务必记得补充其它长期重疾险。定期重疾险:对经济适用型人群来说,定期重疾险强大的杠杆作用显然更适合自己,同样一份50万保额的重疾险,保至70岁的费用有的甚至比保终身的费用便宜近一半。和短期重疾险相比,定期重疾险采用的是锁定费率,也就是说只要约定了缴费年限,每一年缴纳的保费都是固定不变的,也不用担心续保。像出来工作不久的普通工薪层,收入虽然稳定,但经济能力还不够强,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又是个人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这个年龄段恶性肿瘤、心肌梗塞的发病风险也不低,就可以考虑配置定期重疾险,帮自己扛过高压期。实际上,定期重疾险越来越受欢迎,小丫自己买的也是定期重疾险,保至70岁。至于70岁以后嘛,说实话,我觉着自己能活到70岁足够幸运了,到时候真生大病了,只求能赶紧安乐死~~终身重疾险:如果经济条件不错,选择终身型重疾险一保到底,也挺好的。毕竟重疾的高发年龄段一般在70岁左右,这个时期如果失去了保障,一旦患上重病,无疑会为子女添加经济压力。如果买终身重疾险的预算不足,应该优先考虑保额的充分性再考虑保障期限。比如预算不足以买到50万保额的终身重疾险时,我们可以选择先买一份保额50万可保30年或保至70岁的定期重疾险,经济好转了再买一份终身重疾险延长保障期限。PART03选消费型的还是返还型的?消费型重疾险:只保障重疾,到期后未出险,保费直接消费掉,价格低,杠杆高。返还型重疾险:出险赔保额,没有出险的情况下,满期可返还保费,或者身故后返还保费(额),价格贵,杠杆低。不少人觉得,保险这么贵,如果到期后啥事没有,不是白白花了钱?咬牙也要选返还型的,有病治病,无病还钱!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首先,保险的本质就是花钱买一份契约,如果保障期限内没有出险,说明身体康健,值得开心。其次,返还型重疾险相当于有一部分保费用于重疾保障,多交的保费则被保险公司拿去做理财,几十年后保险公司返还部分给我们,而返还的这笔保费因为通胀实际价值已经减少。我们自己拿多交的保费去做投资,再结合复利,几十年后也能有一笔数额不低的养老费用。又或者拿这部分保费去配置寿险、医疗险,保障效应会更强大。如果不差钱,也懒得理财,想选择返还型保险,那么建议选择满期返还保费后还能继续提供保障的产品。PART04保额应该怎么定?买保险,把保额做充分很重要,所谓的充分并不是指保额越高越好,要知道保额越高,保费也会越贵。重疾险作为给付型保险,一般只要达到合同约定的给付条件,保险公司就会%赔付,它解决的不仅仅是“治病”的问题,还能补偿因病导致的家庭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重疾险的保额:评估一场重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如医疗费、康复费、陪护费、生活费、误工费等。许多治疗肿瘤的进口药或特效药费用很高,而且医保是不包含的。希望接受更高端的治疗,那么医保以外所需的医疗费用要增加预算。如果是家庭经济支柱配置重疾险,因病导致的收入中断也需要考虑进去,这部分至少需要用3-5年的经济收入或家庭生活支出。为什么是3-5年呢?据医学界的统计,有80%的癌症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根治手术后3年之内,有10%发生在5年之内。肿瘤手术后5年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概率就很低,通常用5年生存率为标准统计肿瘤患者的存活率。所以,不幸得了癌症以后,至少会有3-5年时间无法正常工作,失去收入。小丫建议普通工薪族至少要把重疾险的保额做到50万以上,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精进,未来的医疗费用很有可能越来越高。如果是给小孩购买重疾险,则保额可以适当降低。PART05病种越多越好吗?不同重疾险产品包括的疾病种类有多有少,有的只保25种,有的保50种,有的保种,是不是选病种最多的那款会更好呢?实际上,大多数重疾险基本都会包含官方定义的25种重大疾病:至于这25种以外的其他重疾,都是保险公司自行定义和增加的病种。实际上,这25种重大疾病,就已囊括了95%以上高发理赔的重疾。越多的保障,意味着费率的提高,相当于用更多保费去保发生概率不到2%的病种,很多保险公司会以此作为营销噱头。所以如果你想买重疾种类多的重疾险,可以看看产品的费率情况,如果在其他保障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保种重疾的产品费用比保25种重疾的要高很多,不如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后者。PART06要不要中症和轻症?虽然重疾险对满足条件的重大疾病能进行一次性赔付,但并不是25种重疾都可“确诊即赔”。恶性肿瘤可以确诊即赔,像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重大器官移植术这些就要实施完约定手术后才能赔付,而急性心肌梗塞则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获得赔付。如果有些疾病还没达到重疾的程度,但又确实对生活和经济造成显著压力,那怎么办?中症和轻症的推出,就弥补了重疾险的这点不足,让投保人有更多选择。一般情况下,轻症、中症、重症所能获得的理赔额度是这样的:轻症:20%-30%赔付保额中症:50%赔付保额重疾:%赔付保额目前,中症、轻症并不像25种重疾那样有保监会出台的明确标准,都是由保险公司自行划分、定义的,有的疾病在A保险公司是中症,可能B保险公司划为轻症,到了C保险公司压根就不保。重疾险纳入的中症、轻症越多,保费也就越多,所以还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预算有限,或者已经有了不错的医疗险,可以考虑纯保障重疾的产品;如果你希望保障更全面,也愿意支付更多保费,那么选择包含中症、轻症的产品也没问题。这些都是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来配置的。要注意的是,选择包含中症和轻症的重疾险时,我们一样不要贪多,注意性价比,选择包含高发中症和轻症的重疾险为佳。一般高发中、轻症有: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轻)、轻度脑中风(轻或中)、不典型心肌梗塞(轻或中)、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轻)、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轻)、脑垂体瘤或脑囊肿或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轻)、主动脉内手术(轻)、单侧肾脏切除(轻或中)、较小面积Ⅲ度烧伤(轻或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轻或中)等。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中、轻症的分组、病理定义、赔付比例、赔付间隔、赔付次数和是否共享保额。产品差不多的情况下,不分组的要优于分组的,多次赔付的优于单次赔付,赔付比例越高越好,保额不共用的更好,赔付间隔越短的越好.....重疾险的意义重大,产品细节也有很多,决定为家庭做足风险保障的话,这些基本功课是非常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不仅因为重疾险的保费高,更是为了找到真正抗风险的产品,让家庭拥有“稳稳”的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wh/138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