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我院下基路院部成功开展首例髂动脉瘤介入治
患者黄阿姨30余年前有动脉瘤病史,行了手术治疗,本次因下肢疼痛、水肿入院,入院行CT检查发现双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由于患者既往有腰椎手术,钢板影响成像,不排除髂总动脉狭窄可能,建议性行动脉造影术,了解髂动脉和下肢动脉情况。
年1月6日,马晓红主任带领综合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与介入科唐俊副主任医师密切合作,在黄汉伟院长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的全力协调、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科顺利完成了首例动脉瘤介入治疗,这标志着我科在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又进一步,在结合中医药治疗优势的同时,有效的利用现代医学检查治疗,为广大老百姓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髂总动脉瘤属于动脉瘤疾病中的一种,同样具有动脉瘤体膨胀、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的风险。动脉瘤内的血栓还可造成远端栓塞。只有动脉瘤发生破裂或巨大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表现时才易于被发现,因此,动脉瘤通常在体检时可检出,超声检查和CT可证实之。动脉造影除了可以明确瘤体亦可肯定诊断并估计动脉瘤远端的循环。
专家简介
马晓红,医学博士后,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综合内科主任、治未病中心主任兼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医院肾病科)工作2年,师从海派中医丁氏内科第五代传人何立群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临床、科研及中医杂病的工作。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及省市级重大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编医学书籍3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pubmed收录7篇。
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脏疾病: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贫血、肾结石、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IgA肾病、紫癜性肾病、蛋白尿、血尿、复杂性尿道感染等肾脏疾病。以及中医杂病:水肿,皮肤瘙痒、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不育、肿瘤、流感、肝功能不良、神经纤维瘤、骨质疏松、慢性胃炎、便秘、泄泻、咳嗽、发热、肩周炎、关节疼痛、腰痛、焦虑、抑郁、心悸、失眠、盗汗、脱发等内科杂病;擅长治未病、四季膏方及药膳调理。
专家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在下基院部(下基路号)综合楼二楼;周三全天,新医院三楼中医门诊
郭倩,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医西医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来从事各种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头晕、头痛、中风、咳嗽、喘证、胸痛、心悸、胃痛、腹痛、腹泻、便秘、消渴、发热、各种痛症等等,擅长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以上各种内科疾病,亦对于各种中医杂病也有一定临床经验心得,如皮肤瘙痒、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失眠等内科杂病;亦可自行运用针灸、艾灸、拔罐、放血等外治方法治疗疾病。
出诊安排: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在下基院部(下基路号)综合楼二楼
吴伟明,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现主要从事大内科病房及门诊的临床工作,热爱中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熟悉掌握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擅长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推崇“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亚健康、体质偏颇人群的中医调养有一定的经验及独到之处。
出诊安排: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在下基院部(下基路号)综合楼二楼
蔡晓静,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运用中药及针刺、拔罐、灸法、刺络放血、耳穴、腹针等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各类妇科(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儿科、颈肩腰腿痛、睡眠障碍、体质调养、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疲劳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疾病,同时并在体质辨识、经络测评、子午流注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曾多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参与省市级科研立项。
黄秋月,毕业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擅于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烧、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呃逆、呕吐、厌食、食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疳积、小儿脑瘫、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及小儿尖足、足内外翻、肌张力异常、斜颈等。并擅于运用针灸推拿治疗成人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糖尿病、高血压、中风、面瘫、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及胃痛、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