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文章章节

随着经眼动脉导管IAC化疗应用的增多,也发现了一些导致手术难度增高的问题,包括解剖变异、眼动脉OA微小开口及多次手术后的OA狭窄。本研究的目的为比较OAC与替代性疗法(如颈外动脉IAC或球囊辅助给药)在术后保眼方面的疗效。

研究背景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报道约-例。过去20年来,国际视网膜母细胞瘤分类(ICRB)中的晚期病例的治愈率、保眼及保视力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Rb治疗方式的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外射线放射治疗—全身化疗—动脉内化疗(intra-arterialchemotherapy,IAC),IAC的引入显著改变了Rb传统的治疗方式,使得Rb患者无事件生存率超过了70%。随着经眼动脉导管IAC(ophthalmicarterycatherization,OAC)化疗应用的增多,也发现了一些导致手术难度增高的问题,包括解剖变异、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微小开口及多次手术后的OA狭窄。本研究的目的为比较OAC与替代性疗法(如颈外动脉IAC或球囊辅助给药)在术后保眼方面的疗效。

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年2月至年6月行IAC治疗的单侧/双侧Rb病例。排除标准:玻璃体出血、继发性青光眼、肿瘤侵犯视神经或眼球的葡萄膜、前房、巩膜外区域、血液功能异常及血栓病史。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模式、侧别、临床表现及既往治疗方式。收集肿瘤特征包括最大基础尺寸、厚度、部位、侵及范围及播散表现。将IAC选为首要或次要治疗方式。根据ICRB分类分为A、B、C、D、E组。

手术方法

IAC以门诊手术的方式进行,全麻并进行连续电生理监测。静脉应用肝素(75IU/kg)进行全身抗凝后,股动脉插入4F儿童导管鞘,继续应用肝素至预期的活化凝血时间。随后将Berenstein2导引导管推送至同侧颈内动脉,该技术在5年前出现变化,不再应用导引导管,而是将马拉松微导管从腹股沟一直推送至OA开口。在进行一系列造影确定最佳解剖及工作角度后,使用Prowler-10微导管置入OA开口内,并尽量避免使用微导丝。最后进行超选造影,确定没有血液向颈内动脉逆流。

替代方法

当微导管超选入OA失败、OA开口狭窄或闭塞时,则采用在同侧脑膜中动脉(MMA)内置管或球囊辅助技术来完成手术(图1A)。球囊辅助给药技术:将5F导引导管经5F股动脉鞘推至颈内动脉后,HyperForm球囊(4.0×7)经导引导管推送至眼动脉段以远。在透视下,球囊缓慢充气以阻断远端血流(图1B)。再次造影OA显影后,于5分钟内给药。

图1A.经同侧颈外动脉超选至脑膜中动脉置管图1B.眼动脉段以远球囊闭塞后,眼动脉显影

化疗药物包括美法仑(3、5、7.5mg,剂量取决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和拓扑替康(1mg)。所有患者都接受美法仑治疗,病情更严重的加用拓扑替康。给药结束后,生理盐水冲洗微导管以避免药物结晶,最后进行造影排除任何的并发症。

图2.OAC治疗Rb后的OA慢性闭塞;A.初始OA显影良好(白箭头)B.OAC及给药过程C.随后的IAC疗程中发现OA完全闭塞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例病例(枚Rb),经历IAC次(表1)。其中患者平均年龄24个月,男性患者占54.5%。IAC成功率为97%()。在失败的病例中,11例是由于OA完全闭塞、开口不通、狭窄、痉挛及导管位置不稳定导致;6例是因为股动脉置管失败。42例(6.4%)患者行OAC的替代性治疗,包括颈外动脉置管(22例)及球囊辅助给药(20例)。每例病例平均行3.1个IAC治疗周期。OAC疗法失败23例(9例OA闭塞,10例OA狭窄,4例导管在OA开口处不稳定)。4例(0.6%)出现围手术期不良事件:2例血管痉挛,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夹层,1例过敏性休克。58例(28%)患者发生需行眼球摘除的不良结局。

表1.纳入的IAC、并发症及OAC替代的原因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RBE级是眼球摘除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OR值6.17,95%CI:1.98-19.1,P=0.),而运用替代性疗法并不能成为眼球摘除的预测因素(OR值0.72,95%CI:0.17-3.04,P=0.66)。回归模型中的其他变量,如局部治疗、全身化疗及外照射病史,遗传状况以及单侧或双侧肿瘤位置,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以眼球摘除为结局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结论

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IA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在IAC中,运用替代性技术实现化疗药物给药与选择性OAC的方式一样有效。

本文重点/亮点

在过去的十年中,经眼动脉导管(OAC)化疗给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预后,尤其是在晚期阶段的患者。当神经介入医师应用OAC治疗Rb遇到困难时,应用相应的替代放替代方法是安全有效的。颈外动脉起源的脑膜中动脉通过泪动脉与眼动脉形成吻合,该吻合经Hyrtl孔或眶上裂进入眼眶,该解剖结构是经颈外动脉-脑膜中动脉内化疗给药的基础。

点评

微导管超选眼动脉是经典的方法,后期发展出球囊技术和经颈外动脉技术,各有优缺点,彼此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互补的存在,后者可以作为第一种方案的补充。本文就证实了运用替代性技术实现化疗药物给药与选择性OAC的方式是一样有效的。这将拓宽这类病人的选择,当然具体如何选择,还需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具体分析,个性化选择合适的介入方案。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张永智医师

哈尔滨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校

卢旺盛教授

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医院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经眼上静脉行静脉栓塞治疗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减少放置弹簧圈数量

FD植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会对眼动脉及视觉造成影响吗?

版权声明

神介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l/12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