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称颅内微小动脉瘤,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被诊断。与此同时,血管内栓塞因其疗效可靠、创伤相对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其中即包括部分直径小于3mm的微小动脉瘤。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1.开颅手术治疗:许多微小动脉瘤是在其他症状性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偶然发现的“附加”动脉瘤,这些动脉瘤通常瘤壁很薄,部分瘤颈较宽,甚至呈“扁平形”,夹闭手术术中破裂以及术后载瘤动脉狭窄的风险高,以往多采用双极电凝动脉瘤壁或应用肌肉、筋膜等进行包裹手术治疗,长期随访显示其动脉瘤再生长及再出血率较低。2.血管内治疗:微小动脉瘤的体积小、瘤壁薄,以往的弹簧圈体积较大,不能很好的在动脉瘤内盘绕,术中穿破动脉瘤壁的风险高;因此,微小动脉瘤尤其是破裂微小动脉瘤,曾被认为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相对禁忌证。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理念、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弹簧圈、微导管等材料的改进,栓塞治疗微小动脉瘤的报道逐渐增加。

鉴于微小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风险高,术前尽量选择窄颈(瘤颈/瘤体≤2/3)的动脉瘤,术中应将微导管放置在动脉瘤中心(而不是靠近瘤颈处)以防止其从动脉瘤中脱出,此过程应尽可能轻柔,避免损伤动脉瘤壁,并尽可能选择软或超软的弹簧圈以提高栓塞程度。治疗经验为:(1)采用多角度投照DSA,最好是三维旋转血管造影,选择合适的治疗工作角度,尽可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瘤尤其是瘤颈与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2)根据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情况对微导管头端进行塑形,在放大路图下轻柔、谨慎插管;3)术中应选择大小和长度合适的弹簧圈,通常填入1枚弹簧圈即可,不强求完全栓塞,有时弹簧圈偏长,可剪断一部分;(4)栓塞结束回撤微导管时小心勿将弹簧圈带出,可先插入微导丝再回撤微导管;(5)必要时可辅以支架或球囊进行栓塞;(6)当弹簧圈不能稳定放入动脉瘤内时,应果断终止栓塞,或在载瘤动脉内放入支架,或建议改为手术治疗。

除弹簧圈栓塞外,还可应用覆膜支架、密网支架、支架内套叠支架和液体栓塞剂治疗微小动脉瘤。近期,新型血流转向装置即低孔率支架的出现给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年9月6日,我院神经外一科完成一例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皖北总院16楼:神经外一科医生办公室??:护士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by/111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