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375991.html

颅内动脉瘤的筛查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个具有死亡率很高、致残率也很高的、灾难性的脑血管病。

大部分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囊性动脉瘤破裂所引起。

就大部分患者而言,出血之前的动脉瘤,是难以觉察的。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患者将面临更大可能的再出血:在第一个24小时内,尤其是前6个小时内,3%~4%的患者会再次出血;在出血后的第1个月内,1%~2%的患者会再次出血。

再出血后的患者,其死亡率直接上升为70%。

修复动脉瘤,是唯一有效的预防再次出血的方法。

脑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如何提早发现自己的脑壳里有没有动脉瘤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脑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

①吸烟;②可卡因成瘾;③苯丙胺成瘾;④多囊肾;⑤慢性高血压;⑥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

;⑦马凡综合征;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⑨近亲中有脑动脉瘤病史。

脑动脉瘤筛查的具体推荐

依据最新的证据,做出如下的推荐:

●首先,建议那些近亲中有动脉瘤病史的患者,在20岁时进行第一次脑动脉瘤的筛查,尤其是那些近亲中2名以上的动脉瘤患者的人群。女性、吸烟者、慢性高血压者优先筛查!如果没有发现动脉瘤,则此类人群需要每5~10年筛查一次。

●其次,那些具有动脉瘤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场合里,建议此类人群在30岁时,即进行颅内有无动脉瘤的诊断筛查。

●如果偶然发现患者的部分颅内大动脉先天性缺如,例如,某一侧的颈内动脉,或者脑底动脉环不完整,则此种患者需要更密集的筛查随访,从而提早发现刚刚形成的动脉瘤。

如下图所示的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患者,在外出旅游时,出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检查后,发现了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如图示:

●最后,因为动脉瘤的人群患病率仅为0.2~6%,且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很低,因此,针对不含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我们不建议进行动脉瘤筛查。

动脉瘤筛查的手段

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或CTA(CT血管造影)已经可以发现2mm左右的动脉瘤了。

因为MRA具有无辐射,几乎无创伤,所以通常作为首选的筛查手段。

那些无法进行MRA检查的患者则可以尝试CTA筛查。

有创伤的、基于导管的造影检查——DSA,通常不作为脑动脉瘤的筛查手段。

三者的优缺点如下图所示:

魏社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by/114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