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治疗 >> MR技术一次颅脑MRA的探秘之旅
但我一眼看到的是左侧颈内动脉入颅段相较右侧显影清淡,而远端信号又正常。
刚一看到这个情况我立即就猜测其近心端血管可能有问题。在GEMR上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扫描SilenZ-MRA进行大范围血管成像,而且是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不会有血流假象。这一序列是在扫完其他平扫序列之后扫描的。考虑到病人假牙影响且病人很胖且检查较长了且联合大范围扫描(FOV=20cm,Resolution=1.2,扫描时间=7分41秒),可能SilenZ-MRA局部效果不是太好。我们先来看看影像:由SilenZ-MRA的静音血管显示好似很复杂,尤其是左侧血管分布。又由于静音血管的背景抵制得非常彻底,那么我又补充扫描了TOF-MRA,范围往近心端再包一些。一下子发现了血管狭窄部分,印证了SilenZ-MRA影像。第二次TOF-MRA扫描我采取的方案是不压脂,TE采用out-of-phase。为什么不压脂呢?因为怕假牙把局部正常组织与血管给压黑(误杀了)了,下面我们来对比下:由此可见,由于血管狭窄,导致第一次TOF中显示的MRA信号强度下降。因为狭窄导致血流的变化,比如湍流、涡流,导致质子群散相严重,再加上在一个扫描叠块里,出叠块血流的饱和效应更加明显。而在原始MIP图上,左颈内动脉的信号强度又正常了,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叠块。在这个检查中,第一次的3D-TOF-MRA设置了三个叠块,从头侧向足侧依次为1,2,3,所以信号强度又恢复了。而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未见显影是因为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下面是第二次TOF-MRA的MIP影像:很容易发现,左侧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走形异常;左侧椎动脉呈增粗样表现。其实在SilenZ-MRA图像上也可以窥见此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再看下第二次TOF-MRA的第一层的表现:发现有一巨大占位,把血管都推移了。这什么什么东西?后来又扫了一个T2SAGCUBE,想兼并看下血管壁及颈部肿块。由于病人不太能耐受了,扫得很模糊:而且由于条件没有设置好,卷褶伪影明显。遂又加了个T2WPROPPLERTRA:颈部包块一览无余。它是什么?未知。至此,探秘之旅就结束了。另外,DWI没有发现明显扩散受限病灶。扫描后询问病人家属脖子的情况,说知晓此事,医院,都说做不了此手术。其实,在摆位时,由于病人体格较胖,还真没注意到脖子粗大,扫描探秘结束才发现。另外,此病人的假牙的威力还是很大的,严重地影响了SilenZ-MRA的显示效果。不仅是标注的那一小段范围,其实整体影响都很大,贴出来的图像是经过我修剪之后的。关于这个影响我在之前的推文中有讨论过,请参考下面链接:3DTOF-MRAvs.SilenZ-MRA(3)如果没有假牙的的话,那么SilenZ-MRA扫描的效果还是很棒的,下面的案例就是上上周扫描的,TOF-MRAMIP左侧颈内动脉未见明显显示,遂进行大范围FOV=20cm的SilenZ-MRA扫描,示在左颈动脉分叉处就开始狭窄/闭塞了。总结:单纯在检查颅脑TOF-MRA有时是具有局限性的,一是因为所设计的TOF-MRA包含的范围不是很大,颅顶包不全,颅底也包不全。只是能够把Willis环给显示完整。二是TOF拥有本征的一些劣势,这是由它的成像原理造成的,比如在血管迂曲、狭窄、走行于平面内的血管、动脉瘤等处,可能带来假阳性和或假阴性。可以参考下面链接:3DTOF-MRAvs.SilenZ-MRA(1)因此,检查血管最好是多种技术联合使用,比如TOF、PC、CE、ASL-MRA等,组合使用;并且颅脑与颈部一起检查,单纯地检查颅脑MRA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然头颈联合CTA也具有很大优势。这就需要临床医院检查医嘱设置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案。就好比今天探讨的这个病人,如果没有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只是单独地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显影较浅淡,那么诊断医生就不会建议CTA检查,那么是不是就漏了颈动脉狭窄了呢?作为技师的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减少病人检查诊疗周期。好了今天的探讨就到这里,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其实,关于TOF-MRA,下面链接内容也是很有趣的,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阅读下:3DTOF-MRAvs.SilenZ-MR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