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治疗 >> 搏动性耳鸣影像学检查流程
搏动性耳鸣病因复杂,影像学检查在评估搏动性耳鸣病因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流程有助于提高病因检出率,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基于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及局限,建议对搏动性耳鸣患者按以下路径检查:
1.对于耳镜未见异常者:首选“一站式”颞骨双期增强CT(又称为颞骨CTA/CTV)检查,以同时观察动脉、静脉及骨质异常改变。动脉期CT可显示颈内动脉形态、密度异常,如颈内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根据回流静脉提前显影、双侧枕动脉管径不对称、静脉窦边缘毛糙而提示诊断动静脉瘘。静脉期CT可显示脑回流静脉管壁及管腔内异常改变,如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憩室、乙状窦内充盈缺损。骨算法静脉期图像可显示血管沟(管)缺损、破坏等异常改变,并可显示血管与骨质异常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如怀疑动静脉瘘,可行DSA进一步检查;如怀疑肿瘤存在,可行内耳增强MRI检查。
2.对于耳镜见鼓膜后肿块者:首选颞骨HRCT检查,以评估是异位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突入鼓室还是鼓室内肿瘤;对于诊断不清或需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者加行内耳增强MR检查。
3.对于耳镜未见肿块且碘对比剂过敏患者:首选颞骨HRCT+常规头颅MRI+增强MRA/V检查,综合显示骨质和血管异常改变。颞骨HRCT可清晰显示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细微的骨质改变,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增强MRA/V可清晰显示血管异常。其中增强MRA/V在一次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采集动脉、静脉系统的血管图像,对大、小血管显示能力均较平扫MRA/V明显提高。
4.对于HRCT、双期增强CT和增强MRA/V均没有发现异常的患者:首选内耳MRI,该检查可清晰显示前庭蜗神经,是诊断血管压迫神经和内耳道微小肿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5.对于怀疑静脉窦憩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或富血供性肿瘤患者:首选全脑DSA检查,该检查方法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血管形态异常,可实时观察血液流动,是诊断动静脉瘘金标准。
以下为我们总结的搏动性耳鸣的诊断流程:
友谊搏动性耳鸣中科医院专家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by/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