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护理 >> SEC钱结胜内脏动脉瘤的治疗
内脏动脉瘤(VAAs)通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隐匿性高,早期诊断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针对VAAs的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的优势明显,但对于具体患者,还需要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年7月11~14日,在南宁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期间,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的钱结胜教授就内脏动脉瘤的治疗作了精彩的演讲。
VAAs是指腹腔内脏器所属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瘤样病变的总称,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总发病率为2%;其中以脾动脉瘤发生率最高(60%),依次为肝动脉瘤(20%)、肠系膜上动脉瘤(6%)、腹腔动脉瘤(4%)、胃及胃网膜动脉瘤(4%)以及空回肠及结肠动脉瘤(3%)等。
目前,VAAs的发病原因暂不明确,但通过临床的长期观察发现真性内脏动脉瘤的病因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胶元血管疾病、炎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有关,例如Ehlers-Danlos综合征;假性内脏动脉瘤的病因与外伤、医源性损伤、局部炎症病变或感染有关。
VAAs治疗
VAAs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难在临床上进行早期诊断。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和设备发展迅速,如超声、DSA、MRA、CTA等能够明确的反映载瘤动脉的解剖结构、瘤体的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VAAs的诊断率。此外,由于VAAs存在瘤体破裂的风险,进而引起大出血休克、死亡率较高,因此一旦确诊应尽快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
VAAs治疗的适应证包括瘤体直径大于载瘤动脉外径2倍、迅速增长的动脉瘤、症状性动脉瘤、育龄妇女的动脉瘤、有破裂风险的假性动脉瘤。
VAAs开放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切除术,载瘤动脉结扎+血流重建、动脉瘤体外修复+移植、腹腔镜下修复等;早期开放手术是VAAs的经典治疗手段,但是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问题。随着腔内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治疗VAAs的主要治疗手段。腔内修复术包括动脉瘤弹簧圈或联合组织胶栓塞、载瘤动脉远近端栓塞、覆膜支架隔绝等。
虽然腔内修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便捷的优势,但是也存在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动脉夹层、血栓栓塞事件、弹簧圈移位导致异位栓塞、受累脏器梗死、栓塞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风险。
病例分析
病例1(女性,44岁)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6个月,于外院行介入手术失败后转入医院。
术前CT:脾动脉瘤。
手术策略:植入覆膜支架隔绝。
术后结果:造影显示瘤体消失。
病例2(女性,54岁)术前CT:肝硬化、近脾门处动脉瘤。
手术策略:由于脾动脉较为扭曲,因此选用了弹簧圈栓塞术。
术后结果:造影显示瘤体消失。
总结
对于VAAs治疗,腔内修复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开放手术禁忌者、瘤体暴露困难者、瘤体破裂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VAAs的患者都适用腔内手术,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血管的解剖特点、载瘤动脉与靶器官的供血关系以及身体条件,个体化的制定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