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护理 >> 精选编译NeuroformAtla
来自美国托马斯·医院神经外科的M.ReidGooch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目的是报告其在治疗宽颈动脉瘤、1例颅内狭窄和1例颈动脉夹层以及其他病理情况下使用Atlas支架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初步多中心经验。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已证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以改善动脉瘤闭塞率,然而,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NeuroformAtlas支架(Stryker,Fremont,California制造)于年5月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小载瘤血管的动脉瘤,代表了颅内支架最新的广泛可用的升级产品,其提供了直径为3.0-4.5mm的激光切割开孔支架,通过0.英寸的微导管输送,扩大了适合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瘤范围。来自美国托马斯·医院神经外科的M.ReidGooch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目的是报告其在治疗宽颈动脉瘤、1例颅内狭窄和1例颈动脉夹层以及其他病理情况下使用Atlas支架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初步多中心经验,相关结果发表在年5月的《Neurosurgery》上。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年2月至年4月期间在4家医院接受NeuroformAtlas支架治疗的受试者中开展了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根据血管造影随访的改良Raymond-Roy闭塞结局量表(MRRC)确定闭塞。在2周和6个月时进行临床随访,使用mRS评分评估功能结局,使用MRRC对动脉瘤闭塞进行分级,I/II级为成功/良好的闭塞结局。主要终点为良好的临床结局和随访时影像学的良好结局,次要终点包括并发症。研究结果
结果提示,该研究共纳入71例患者,基线特征详见表1和表2。表1.基线特征表2.基于Hunt-Hess分级的破裂动脉瘤百分比及其分类使用该支架共治疗69例动脉瘤病例,1例颅内狭窄和1例颈动脉夹层。在动脉瘤中,36%表现为急性破裂,56%的破裂动脉瘤为高级别动脉瘤。动脉瘤特征详见表3。表3.动脉瘤特征平均动脉瘤尺寸为7mm,平均瘤颈宽度为4.1mm,大多数动脉瘤为囊状(97.2%)。约30%既往接受过治疗。治疗详情详见表4。表4.动脉瘤的治疗详情在84%的病例中使用单枚支架,16%的病例使用了桥接式支架或Y型支架。闭塞率、并发症和功能状态详见表5,在该病例系列中,研究者未观察到任何严重症状性并发症。无症状的严重并发症见于7例患者(10.1%);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3%。表5.闭塞率、并发症和功能状态在87%的患者中观察到了即刻改良Raymond-Roy闭塞结局分级I/II级,在平均5.6个月,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率从87%增加到97.7%。动脉瘤形状和位置与闭塞无显著相关性(P>0.05)。平均随访4个月时,91.8%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局(mRS0-1:87%;mRS2:4.8%),死亡率为1.4%。比较起源于小血管的动脉瘤(SCA、PICA、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与起源于大血管的动脉瘤的结局时,在3个月时未观察到在无症状严重并发症、有利闭塞和有利功能结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6.大血管和小血管动脉瘤起源的结局比较研究结论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例系列证实了Atlas支架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即使在急性破裂的情况下,低并发症发生率和高闭塞率也使其得以处理复杂动脉瘤。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李磊医师
同济医院
审校
赵瑞副教授
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医院
NeuroformAtlas支架系统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NeuroFormAtla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NeuroformAtlas支架在实现Y型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分叉动脉瘤中的应用版权声明
神介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jc/1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