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护理 >> 戒烟降低小动脉瘤增大的重要措施
无症状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为3%。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会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即预防性治疗,来防止动脉瘤破裂是可能的。但是预防性治疗的风险不小于动脉瘤破裂带来的损伤。因此,临床上对于小型未破裂动脉瘤采取影像学检查随访,一旦发现动脉瘤增大、有破裂的趋势,则进行外科干预。但影像学随访的最佳间隔期以及动脉瘤增大的危险因子目前尚不确定。如果有明确的动脉瘤增大的临床或影像学指标,临床医生就可以在动脉瘤破裂前进行干预。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脑中心神经外科的A.StijntjeE.Bor博士和医院的AndreasT.TielGroenestege博士等人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提示,动脉瘤初始大小、体颈比和多囊形是动脉瘤增大的危险因子;控制小动脉瘤增大的最重要措施是戒烟。文章发表于年11月13日《Stroke》在线。
该前瞻性研究从荷兰和加拿大的两个未破裂、未治疗动脉瘤数据库中选取例患者,共个动脉瘤的资料。评估动脉瘤增大者的比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计算促使动脉瘤增大的各类危险因子风险比(hazardratios,HR);对小动脉瘤(<7mm)患者进行重点分析。临床方面的危险因子有,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降压药治疗、SAH既往史和SAH家族史;影像学方面的危险因子有,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包括最大径、体部宽径和颈部宽径,动脉瘤形状以及进入动脉瘤的血流方向、角度和形状。
例患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随访期间动脉瘤增大者的比例为1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动脉瘤增大的各类危险因子风险比分别为:动脉瘤初始大小HR=1.1(95%CI,1.0–1.2)/每增大1mm;体颈比HR=2.7(95%CI,1.2–6.4);后循环动脉瘤HR=2.1(95%CI,0.9–4.9);动脉瘤形状为多囊HR=2.0(95%CI,0.8–4.8)。小动脉瘤患者中,随访期间动脉瘤增大者的比例为9%(3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动脉瘤增大的各类危险因子风险比分别为:动脉瘤初始大小HR=1.1(95%CI,0.8–1.5)/每增大1mm;吸烟史HR=2.2(95%CI,1.0–4.8);体颈比HR=2.4(95%CI,1.0–5.8);后循环动脉瘤HR=2.0(95%CI,0.6–7.0);动脉瘤形状为多囊形HR=2.9(95%CI,1.0–8.5)。
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瘤初始大小、体颈比、形状为多囊形是动脉瘤增大的危险因子;对于小动脉瘤患者,无法改变其动脉瘤大小、形状等,但可以改变“吸烟”这一危险因子,因而戒烟十分重要,有利于降低动脉瘤增大的可能。
(江苏医院刘创宏编译,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中国文联副主席我的表哥是活佛牙膏好不好把它挤在手背拍一拍马上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