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的超声

正常人平卧去枕时颈静脉是充盈的,但在坐位或半坐位(即上身与水平面呈45°角度)时,颈静脉是塌陷的。在坐位或半坐位时,如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均为异常征象。根据颈静脉充盈、搏动的水平,可以间接地推测中央静脉压的水平。估计中央静脉压可常的参考点是胸骨角,无论病人的体位系半坐位或坐位,胸骨角均在右心房中心之上约5cm.根据颈睁脉搏动点测最颈静脉压的方法是,病人取半坐位或坐位,医师用手指在锁骨上方轻压颈外静脉,待压迫点以上的静脉充盈后,放开手指,观察并侧量颈静脉搏动点与经过胸骨角水平线的距离(如图)。

  如大于4cm,则估计其中央静脉压大于9cm,即静脉压升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腹腔压力增加的情况。

  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平卧位时若看不到颈静脉充盈,提示低血容量状态。颈静脉与右心房的压力改变,在右呵颈部较左侧颈部明显,可能是由于右无名静脉系上腔静脉的直接延续且较左无名静脉为短。单从左颈侧测量经静脉压部推测静脉压可能导致错误。

  正常人颈部动脉的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心搏出量增加时可见,且很微弱如在安静状态下出现颈动脉的明显搏动,则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病人。因颈动脉和颈静脉都可能发生搏动,而且部位相近,故应鉴别。一般静脉搏动柔和,范围弥散,触诊时无搏动感;动脉搏动比较强劲,为膨胀性,搏动感明显。

  听诊颈部血管,一般让患者取坐位。用钟型听诊器听诊,如发现异常杂音,应注意其部位、强度、性质、音调、传播方向和出现时间,以及患者姿势改变和呼吸等对杂音的影响。如在颈部大血管区听到血管性杂音,应考虑颈动脉或推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的典型杂音发自颈动脉分叉部,并向下颌部放射,出现于收缩中期,呈吹风样高音调性质。这种杂音往往提示强劲的颈动脉血流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但也可见于健侧颈动脉,可能是代偿性血流增快的关系。若在锁骨上窝处听到杂音,则可能为锁骨下动脉狭窄,见于颈肋压迫。颈静脉杂音最常出现于右颈下部,它随体位变动、转颈、呼吸等改变其性质,故与动脉杂音不同。如在右锁骨上窝听到低调、柔和、连续性杂音,则可能为颈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口径较宽的球部所产生,这种静脉音是生理性的,用手指压迫静脉后即可消失。

连续性多普勒超声(ContinuousWaveDopplerUltrasoundCW)探测人体周围血管,在50年代开始使用。由于不能显示血管的结构,应用受限。双功能超声仪将超声成像系统与多普勒技术结合。不仅可显示血管的结构,而且具有距离选通能力,为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80年代彩色多普勒(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的兴起,更形象化的显示血管内血流信号和充盈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而成为诊断血管疾病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

一.正常颈动脉图像

1.二维超声图像

高分辨力仪显示,颈动脉长轴为与心动周期同步搏动的二条平行光带,光带即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内膜回声较低,纤细光滑,连续性好,呈细线状。中层为暗区带,外膜为血管壁最外层,呈明亮光带,管腔内为无回声暗区,自内膜内缘至外膜内缘为测量管壁厚度的,称IntimaMediaThinkness(IMT)。

(1)内医院对20-60岁分5个年龄组测量内径

CCA6.1mm±0.06

ICA4.7mm±0.54

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

(2)对动脉壁不同部位IMT测量

CCA0.45mm

分叉处0.41mm

ICA0.48mm分叉处略小于动脉干处

2.频谱多普勒

(1)正常颈总动脉血流呈三峰,收缩期有二个峰,第一峰V1大于第二峰V2,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期持续低速血流,其流速介于颈内与颈外动脉之间。

(2)正常颈内动脉显示低阻型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速上升缓慢,双峰间切迹不明显,呈三峰递减型或二峰型,全舒张期均显示流速较CCA为高,尤高于ECA。

(3)正常颈外动脉,显示高阻型血流频谱,收缩期流速迅速升高,舒张期下降也快呈尖蜂状,舒张期仅少量低速血流。

血流参数测值

CCA.56cm/sED36.08cm/sec

ICA/CCA0.89

RI0.64–0.73

AC.34±.3cm/s

依多普勒测量参数可计算出阻力指数CCA0.5–0.75

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速之比1.5对判断管腔狭窄程度有一定价值。

彩色多普勒正常颈动脉血流为层流,呈红迎蓝离之血流色彩,管腔中为色彩明亮的高速血流,靠近管壁处色彩略暗淡。

二.正常椎动脉

1.正常椎动脉二维图像纵切口为两条平行的细线状回声,管壁整齐,有轻微搏动,管腔内为无回声暗区,椎动脉因穿越横突孔仅在横突间隙呈分节段显示,在其前方有椎静脉伴行,内径约3mm左右侧可不相同,一般多见为左侧右侧。

2.频谱多普勒椎动脉血流频谱与颈内动脉相似,但流速比颈内动脉低。

椎静脉为向心方向双峰血流波。

3.彩色多普勒在二维图像显示基础上可显示椎动脉管腔内充满彩色血流呈节段状。管壁及血流界限分明,伴行的椎静脉与之呈相反方向的血流色彩。

三.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1.病因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内膜类脂质的沉积,进一步发展有斑块形成,导致内腔狭窄。血管内膜破坏,血小板聚集,继而血栓形成,血栓脱落,栓子可进入颅内血管引起脑栓塞。内膜斑块内可有出血,溃疡形成,严重者管腔完全阻塞。

2.二维超声图像

(1)颈动脉内膜面粗糙,回声间断或内膜局限性增厚。

(2)IMT增厚0.8mm。

(3)粥样斑块形成多发在颈动脉分叉部,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可分别为:

扁平斑内膜增厚呈低回声,多为脂质沉着在动脉壁

软斑均匀的低中回声,突出于内膜表面

硬斑呈强回声附着于内膜表面,其后方伴声影,多为斑块,有纤维化,钙化

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呈不规则低回声

溃疡形成斑块表面呈现“火山口”的壁龛影。

Stephen等人把切除的斑块,依病理不同分为三类:

①由钙化斑块

②显著的纤维成份和胆固醇

③斑块内部伴出血

(4)计算狭窄程度

测量狭窄部直径,面积,计算程度内径减少(%)=(D1-Ds)/D1×%或(D2-Ds)/D2×%

Ds狭窄处残腔内径

D1狭窄近端管腔内径

D2狭窄处原血管内径

3.频谱多普勒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呈正比

测定狭窄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峰值比

狭窄程度

Vpcm/secEDcm/secVICA/VCCA收缩期VICA/VCCA舒张期正常%.52.6轻度1-39%.52.6中度40-59%.82.6重度60-70%.82.6极重度80-90%2503.75.5

4.彩色多普勒斑块处显示彩色充盈缺损,中重度狭窄血管腔内显示彩色多色镶嵌,为明显湍流,轻度狭窄显示血流束变窄,完全闭塞者彩色血流中断。

四.颈动脉瘤

1.病因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及先天性等原因引起,较少见,占周围动脉病的2%。假性动脉瘤多由外伤或手术引起。

2.声像图表现

3.二维超声显像(1)血管壁局限性扩张或膨大,小者呈梭形,大者如囊状球形,管腔内膜粗糙。(2)夹层动脉分离,内膜呈细线状,血管分隔成真假二个腔,假腔比真腔大,真腔内血流正常或轻度紊乱,可探及血栓回声,多见于假腔。

4.频谱多普勒可测到瘤体内异常湍流频谱,收缩期真腔血流前向。当逆向时假腔内缓慢上升前向血流,舒张期假腔内血流逆向时真腔内血流前向。假性动脉瘤显示动脉壁有小破口,收缩期有一束多彩血流向瘤体内射血。

五.椎动脉闭塞性疾病

1.病因常见原因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横突孔变窄,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变直等,导致椎动脉椎骨段发生扭曲,骨质刺激血管痉挛、压迫产生狭窄,导致椎动脉供血减少或阻断,其次为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或大动脉炎。

2.声像图表现

(1)二维声像图在横突孔之间的椎动脉走行迂曲呈“八”形,局部受压管腔变窄。动脉硬化者,血管内膜粗糙,管壁回声增厚、增强,有小斑块形成。

(2)频谱多普勒狭窄60%者,出现收缩期倒流,舒张期正向血流。在采用加压束臂试验后,转为全心动周期倒血。

(3)彩色多普勒中度以上狭窄可见局部五彩镶嵌的湍流血流。

六.多发性大动脉炎

1.病因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这种病变多发生在弹力纤维的大、中动脉。病变从外膜向内膜延伸,使动脉各层均有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管壁增厚,僵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2.声像图表现

(1)二维图像显示病变血管壁全层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2)频谱多普勒狭窄部高速血流,频带增宽。

(3)彩色多普勒彩色血流束变窄、变细,局部狭窄处呈多色镶嵌彩色血流,血管呈全闭塞时无彩色血流显示。

赞赏

人赞赏









































盖博士遮盖液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骨肽注射液说明书有没有介绍用药注意事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jc/94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