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说感觉“吃饭不香了”、“吃得不舒服”,你知道吗?长时间吃饭不香,小问题可能会变成大毛病。

看看你有没有下面的症状

1、进餐前腹痛,餐后疼痛消失,有疼痛→进食缓解→疼痛的典型规律,一般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食欲不振,有早饱感,上腹不适,缺乏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并伴有消瘦乏力者,应警惕胃恶变。

3、自觉食欲很好,但反复出现进食时食管内有异物阻挡,发展到吞咽困难,应警惕食道恶变。

4、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胛骨下方或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症。

5、饭后、站立和劳累后腹胀加重,平卧时减轻,经常厌食、气短,有时便秘或腹泻,可能患有胃下垂。

6、饭后半小时发生腹痛,有饥饿感,同时上腹隐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溃疡。

7、饭后1小时发生上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感或灼痛,吃饭过程中出现呕吐情况,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

大便中的胃肠病信号健康的便便是什么样?

从大便的重量来说,正常成人在一般的饮食条件下,大多每日可排便1次。

从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来说,正常成人粪便为黄褐色、圆柱状软便,婴儿粪便则呈浅黄色或金黄色。

胃肠专家告诉我们,判断健康粪便有几条标准:

●频率:每天不超过3次,每周不少于3次。

●颜色:浅黄色到黄褐色。因为受到胆色素的影响,深浅不一。

●形状:香蕉形,含水量60%~75%。

●时间:5~10分钟内排泄完毕,不需太用力,有充分的黏液包裹,不会有排不尽的残便感。

从便便看出你的胃肠疾病

●大便量多,呈稀薄样:见于小肠腹泻。

●大便伴鲜血:见于肠道下段出血性疾病,如痢疾、痔疮、直肠恶变、直肠息肉。

●大便呈黑色:软而富有光泽,如柏油样,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棕黑色球状硬便:常见于便秘。

●大便恶臭:可能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或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

如何养好你的胃肠?胃酸过多应吃面食

“稀饭养胃”,这种说法早已是深入人心,其实也不尽然。以前生活条件差,吃不饱,患萎缩性胃炎的人比较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所以吃稀饭能够促进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

但是现在,人不但吃得饱,也吃得更好了,刺激胃大量分泌胃酸,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大幅增加。这部分病人并不适宜喝稀饭养胃。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现代都市人而言,应多吃馒头、包子、面条等面食,面食属碱性,可以让胃的酸碱达到平衡,有助于减少胃病的发生。

常吃夜宵易引发胃恶变

首先,胃黏膜的上皮细胞2~3天会更新一次,这一再生修复的过程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黏膜修复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会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

如果食物中含有致恶变物质,例如常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腌制食品,长时间滞留在胃中,就更容易对黏膜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发胃恶变。

(图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有肛肠胃肠方面的疑问与困扰,可以发送“肛胃检查+姓名+联系方式”至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ys/104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