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诊断 >> 劳动者的劳动节1天内4位颅内
背景
颅内动脉瘤,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25%-60%,是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称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和首发的症状是头痛,特点为突然暴发性,伴有恶心、呕吐、晕厥。近一半患者有短暂意识障碍,可逐渐恢复至意识模糊、嗜睡、清醒。一旦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短期内再次破裂的比例较高,而再次破裂出血伴随着更高的死亡率,所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均应尽快针对动脉瘤进行治疗。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医师开始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这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认为,介入血管内治疗是存活组动脉瘤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对于复杂或多发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国内外目前都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病例介绍-1
陈先生今年54岁,有多年的高血压病病史。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中午,家人聚会时,陈先生突然觉得头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伴恶心,剧烈呕吐,儿子赶紧叫了救护车,医院,经急诊医学中心行头颅CT检查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收到介入科病房,进行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神经、保护胃粘膜等治疗。5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病例介绍-2
还是小长假的第一天,62岁的徐女士晨起便觉得头晕不适,她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以为自己晚上没有睡好,导致头晕,便在早餐后又睡了个“回笼觉”,可是头晕症状并没有因此好转,反而越来越重,逐渐出现头痛,越来越重!家人不放心,赶紧驱车送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跟陈先生同样的经历,她在5月1日这一天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病例介绍-3
66岁的易先生发病时间是一周前。医院经过了几天的治疗,适逢五一小长假,外地工作的女儿回老家,见到父亲的样子,她是个科普爱好者,经常关心医学科普,尤其是被称为医学第三大学科的介入医学,经上网阅读资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她果断将父亲医院,在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住进了介入科病房。5月1日,她同样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病例介绍-4
65岁的袁女士的情况有些不同。突发头痛在小长假第二天住进介入科病房。在5月1日实施的全身麻醉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她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有两个宽颈动脉瘤,经过手术团队的努力,顺利完成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手术中
手术日期:5月1日,国际劳动节
手术时间:8:30至17:00
手术台数:4
手术名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劳动者的劳动节
今天的手术从早上8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介入科主任施海彬教授全程参与了手术及指导工作。参加手术的团队成员还有刘圣主任医师、赵林波副主任医师、刘兴龙博士、吴文涛麻醉师、叶伟主管技师和顾梅主管护师。团队牺牲了一天的休息时间,为4位随时可能出现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得知术后4位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平稳,疲惫的团队内心颇感欣慰。正如施海彬教授常说的,医务人员的成就感价值感就来自为病人做的实事,看到病人的安全和康复,再苦再累,都值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