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颈内巨大动脉瘤女性医院成功完成PipelineFlex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这是湘潭市首例采用该术式治疗的病例。

该69岁患者因“头痛、头晕、双下肢乏力1周”入院,经头颅核磁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其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有一个大小约15.1mm×19.5mm×9.6mm,形似鹌鹑蛋的巨大动脉瘤。

(患者脑部的巨大动脉瘤)

“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类似汽车轮胎鼓包突出,随时可能‘爆胎’。”医院介入科主任康友根介绍,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也多有残疾。

(动脉瘤与汽车轮胎鼓包类似,随时可能“爆胎”)

康友根团队评估病情后,认为该动脉瘤较大,传统的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效果并不理想,术后复发率高,决定秉承全新“血流导向”理念,采用PipelineFlex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并特医院神经外科赵文元教授作为技术指导,顺利完成了该手术。目前,该手术只在国际及国内大中心逐渐开展,在湘潭市尚属首例,湖南省内也仅开展数例。

(康友根团队在进行手术)

据悉,PipelineFlex血流导向装置被植入后,一方面能干扰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液出现阻滞淤积,导致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进一步促使其完全闭塞。另一方面,能形成可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植入物被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后,可将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完全隔绝”,最大程度降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及再通风险。同时,动脉瘤体将显著缩小,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PipelineFlex血流导向装置可促进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进一步促使其完全闭塞)

康友根主任提醒,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好发于中老年人。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少数因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被发现。多项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高血压、性别等因素有关。手术治疗主要有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介入治疗与开颅手术相比能够降低残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由此确立了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地位。

(介入科团医院神经外科赵文元教授在术后合影)

文/黄巧胜

微编/张译月

.

医疗救助:-

预约专线:-

医院订阅号

医院服务号

景仰生命惠济百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ys/114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