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常识 >> 超声争议颈动脉痛Carotidyn
水木年华的启程,屏幕前的你还记得自己当年的豪言壮志吗?
启程,勇敢向前!
Fay于年第一次使用Carotidynia来描述颈动脉痛。基于Carotidynia的临床特征以及无血管结构异常的特殊性,在年被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但之后由于诸多头颈部综合症导致的颈动脉疼痛并没有以上的特点,以致出现诸多的不同观点,舆论意见始终不能统一,年Carotidynia被国际头痛协会(IHS,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取消了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的资格。至今,Carotidynia依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并且缺乏充分理解的疾病诊断。笔者报道的病例为Carotidynia作为炎性疾病中的一员提供依据。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主因突然出现的右侧颈部疼痛以及中等程度的肿胀就诊,耳鼻喉科专家怀疑为甲状腺炎。化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风湿因子、乙肝及丙肝病毒、HIV、梅毒等)均无异常。无明确外伤病史。超声显示:右侧颈动脉外侧壁局部增厚,厚约7mm,且能量多普勒提示血管壁内能量信号明显增多,然而颈动脉管腔并无明显的狭窄,频谱多普勒呈正常波形。CTA未发现异常,而MRA显示右侧颈总动脉远端周边呈弥漫性的中等程度的强化。18FDG-PET-CT显示右侧颈总动脉远端局部示踪剂18FDG摄取增加,提示局部葡萄糖代谢增加。无夹层动脉瘤表现或其他上肢血管形态学上的异常。临床给予阿司匹林mg/d治疗。治疗5天右侧颈部肿胀消退,同时,局部增厚的血管壁也逐渐消退,并且于第55天完全恢复正常。结合临床病程及影像学表现明确最终诊断为:局灶性的颈动脉炎(Carotitis)导致的Carotidynia。
图1:(就诊第1天)二维超声显示:右侧颈动脉外侧壁局部不均匀增厚,回声减低,较厚处7mm。
图2: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局部增厚的血管壁内能量信号明显增多,且颈动脉管腔并无明显的狭窄,能量信号充盈。
图3:CTA未提示异常。
图4:MRAのT1WI提示右侧颈总动脉远端周边软组织强化。
图5:PET-CT提示局部18FDG摄取增加,提示局部葡萄糖代谢增加。
图6:(五连图)由上至下:分别为第12、15、21、29、55天(就诊当日为第1天)超声复查结果:增厚的血管壁逐渐消退,厚度降低(7mm→1mm),第55天复查显示血管壁恢复正常。
病例讨论:
Stanbro回顾了22例Carotidynia病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相似,包括颈动脉血管壁的增厚以及血管旁软组织的强化,为Carotidynia的特征性表现,其中13例超声显示受累颈动脉旁局灶的软组织肿胀。本例病例中,笔者发现颈动脉鞘局部增厚,影响颈动脉血管壁的全层(内中膜及外膜),这点上超声、MRA、PET-CT均有所体现。能量多普勒超声所发现的增厚血管壁内的丰富能量信号提示颈动脉壁内存在潜在的局灶性炎症。Upton曾报道过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例,最后证实为受累颈动脉壁内的活动性炎症,而非动脉粥样硬化;Farage也有类似的报道,外科手术病理回报为颈动脉鞘内的炎性假瘤。Carotidynia患者局灶性增厚的颈动脉血管壁,往往是自限性的,就如本例及Stanbro的22例中所见。笔者支持Stanbro的观点:Carotidynia或局灶性自发性Carotitis可作为描述局灶性痛性颈动脉壁肿胀增厚的恰当称谓。
小结:
超声和MRA是诊断Carotidynia的有效影像学手段。
相关链接:
血管外膜囊性变-间歇性跛行又一凶手
超声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小于大夫的血管超声正常值笔记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赞赏
人赞赏
鍖椾含鐧界櫆椋庨珮绛変笓绉戝尰闄?鍝堝皵婊ㄦ渶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