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新医神外周刊第三十期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
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
巨大型床突段动脉瘤
简要病史:
女性,60岁,哈萨克族
主诉:间断性头痛头晕3月余
现病史:患者家属诉于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以前额及双侧颞部为著,伴头晕,每一次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不等。否认肢体偏瘫,医院就诊,行头颅CT扫描提示鞍上区占位,医院就诊。
专科检查:左眼鼻侧视野缺损
术前检查:
CT:鞍上区稍高密度圆形占位。
CTA:巨大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大小约26.1×20.9mm,瘤颈7.3mm。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及重建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椎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
治疗策略:
①患者左眼鼻侧视野缺损,考虑动脉瘤压迫视神经,建议行动脉瘤夹闭术,可解除动脉瘤的占位效应。患者惧怕开颅手术,拒绝行夹闭术等开颅手术;
②巨大型床突段动脉瘤是Pepiline支架的绝对适应征,因患者的经济原因放弃Pepiline支架治疗;
③最终选择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动脉瘤。
术后DSA:
讨论: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直径≥25mm,其属于复杂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床突上段以及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顶端等高血流量血管,巨大动脉瘤破裂的SAH患者病死率>50%。由于颅内巨大动脉瘤体积巨大,位置深藏,常有重要穿支血管从其发出,瘤颈宽,瘤体形态不规则,常伴有血栓、钙化及粥样斑块等继发改变,导致其治疗难度大。
多种手术策略适用于巨大动脉瘤,包括夹闭术、孤立和(或)塔桥、近端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等,以减少病变血流并促进血栓形成。①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指直接夹闭动脉瘤颈,并通过手术切除瘤体,同时保持载瘤动脉、各穿支血管通畅。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可迅速消除占位效应,恢复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仍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②载瘤动脉夹闭术或动脉瘤孤立术是指直接夹闭载瘤动脉,或者在载瘤动脉近、远端同时进行夹闭,以阻断瘤内血流、降低瘤内压力、促进瘤内血栓形成,使瘤体逐渐缩小,从而治愈动脉瘤。但缺血事件发生率限制了此技术的应用。③血管重建术是指行载瘤动脉夹闭术或动脉瘤孤立术时,侧支循环不良,需行载瘤动脉重建术,以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为复杂性颅内巨大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④动脉覆膜支架是一种外层包裹可扩展膜的支架,在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的情况下,其隔离动脉瘤促使瘤内血栓形成,达到治愈目的。对无重要分支血管的宽颈、巨大、夹层或假性动脉瘤等治疗具有较大优势,但其只能选择血管分支少的动脉段,适应证较为局限。⑤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密网支架,可对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进行重建,减少动脉瘤内血流导致瘤内血流瘀滞,逐渐形成瘤内血栓,支架内新生内膜重塑修复载瘤动脉,并保持穿支血管血流的通畅。
结合本病例的具体情况,最终选择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动脉瘤,先填塞9枚电解脱弹簧圈(美国EV3/QC-18-40-3D×2,EV3/QC-8-30-3D,EV3/QC-7-30-3D,EV3/QC-18-40-HELIX×3;MicroVentioninc,cs-V,cs-V),再充盈球囊以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封闭瘤颈,在路图下缓慢注射Onyxl8液体栓塞剂(共注入4.0ml),胶缓慢弥散至整个动脉瘤的中央,停止注胶等待胶固化,泄去球囊恢复ICA血流。Onyx凝固后形成柔软的、海绵状固体,单纯以Onyx栓塞动脉瘤,其抵抗血流冲击的能力弱,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可形成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样稳定的圈胶复合结构。一方面,Onyx胶结合弹簧圈可以防止弹簧圈的压缩以降低复发率;另一方面,动脉瘤内稳定的弹簧圈也提供了Onyx的附着和聚合,减少注胶时胶被血流冲入载瘤动脉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钱东翔,王双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5():-
[2]KallmesDF,BrinjikjiW,CekirgeS,etal.Safetyandefficacyofthe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fortreatmentofintracranialaneurysms:apooledanalysisof3largestudies[J].JournalofNeurosurgery,:1-6
[3]CekirgeHS,SaatciI,GeyikS,etal.Intrasaccular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l/1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