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7岁,以“反复头晕1月余。”就诊我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居中。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动脉彩超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球部外侧壁斑块内无回声区,斑块内出血可能,管腔狭窄率小于50%(图一)。CTA提示:左颈内动脉起始处低密度影(图二)。血沉、CRP正常。术前予阿司匹林、波立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图一、颈动脉彩超

图二、CTA断层

遂行“左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于左颈内动脉开口处剪断,显露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心端,见颈内动脉斑块呈偏心样,斑块内出血性改变,并有凝乳样脂质成分(图三)。以外翻法,配合剥离子,分别将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内膜及斑块完全剥离,见斑块呈鼠尾征,保留中膜与外膜完整性,仔细剔除血管壁上的残余碎屑,冲洗后远近端均予试放阻断钳。用6-0普里灵血管缝线将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连续全层缝合。

图三、颈动脉斑块

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降脂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CTA,左侧颈动脉通畅,未见狭窄(图四)。

图四、术后CTA

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记忆力逐渐减退,这是由于脑储备功能逐渐减少所致。脑储备功能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脑动脉微栓子负荷积累所致。这些栓子可以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颈椎动脉系统,其中20%-30%来源颅外段颈动脉。防止动脉系统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破裂主要靠基础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稳定血压、血糖、血脂,禁烟,服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药物,基础治疗贯穿人的一生。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单纯基础治疗是不足以防止缺血性脑中风。北美及欧洲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结论,无论有无症状(6个月内)重度狭窄(≥70%)或有症状的狭窄(50%)应手术处理。轻度狭窄则主张内科保守治疗。随着经验的积累及药物的进展,上述观点不断受到挑战。单纯以狭窄程度决定手术方案不准确。斑块的纤维帽厚,无破裂风险,单纯抗血小板及他汀治疗足够。如脂质池大、纤维帽薄、有溃疡及斑块内出血的应积极进行外科干预,无论狭窄程度大小。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l/113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