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1例介入术后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的典型案例
朱XX,患者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6年,再发加重1月余,于-04-:05以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脑梗死后遗症期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指导。
病案观察记录.4.12行冠脉造影+PCI术,11:50返回病房,造影示LAD近段钙化影,节段性狭窄50%,D1近段狭窄90%,LCX远段弥漫性狭窄约85%,RCA原支架通畅,中段狭窄50%,予D1植入支架一枚,返回后右股动脉穿刺处敷料干燥无外渗,给予沙袋压迫,指导平卧休息,右下肢制动24小时,间断做踝泵运动,患者及家属述知晓。
.4.:30夜班接班后至凌晨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患者均卧床休息,右下肢制动。
4.:00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术侧肢体屈曲,指导患者仍应右下肢制动,告知易发生穿刺处出血及严重性。再次巡视病房发现患者仍右下肢屈曲位,反复劝说,查看右股动脉穿刺处无渗出血肿,患者未述不适.
4.13日早05:00发现患者右股动脉穿刺处有肿胀约3*5cm,询问患者未感觉不适,测量生命体征无异常,再次给予健康指导,通知医师,配合医师给予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嘱患者继续卧床,延长右下肢制动时间.
4.13日观察患者右股动脉穿刺处肿胀较前无明显扩大,仍嘱患者卧床休息。
4.14日09:30患者下床活动后,血肿扩大5*8cm,淤紫蔓延至大腿中部,嘱患者卧床右下肢制动,通知医师。行B超检查示穿刺处出血,配合医师在B超下给予凝血酶U注射止血。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康惠尔透明贴贴于肿胀处,继续观察患者穿刺处情况。
4.15患者穿刺处血肿变软,4*6cm,淤紫减轻,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4.17患者床上活动后未述不适,指导患者室内活动,并观察患者穿刺处血肿未增大。
病案总结分析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指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损伤的动脉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由载瘤动脉经瘤颈部流至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载瘤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心血管介人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
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原因1.患者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间卧床、肢体制动带来的腰痛等不适导致经常换动体位,未做到术后有效制动。2.介入术股动脉穿刺动脉鞘管拔除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屈曲,导致沙袋压迫位置不准确,可形成假性动脉瘤。3.介入手术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及肝素抗凝治疗,延长了动脉穿刺口血栓形成的时间,患者高龄,难以忍受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而过早屈曲制动侧下肢,致使压迫止血时形成的穿刺口血栓受挤压而脱落,动脉穿刺破口再次开放导致出血或形成假性动脉瘤。
经验分享1.加强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穿刺侧肢体未有效制动是此患者形成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宣教,告知股动脉穿刺卧床时间长,会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指导患者床上平移、腰部按摩等以缓解不适;让患者了解到右下肢过早活动可能带来的危害,取得患者配合2.术后压迫固定:一般股动脉沙袋压迫6-8小时,应用带固定袋的沙袋压迫,减少患者依从性差频繁更换体位,引起出血及假性动脉瘤。3.术后告知患者避免咳嗽、大便用力、憋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如伤口有异样感、疼痛加重或热感增强、局部可触及肿块,质硬等,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可能出现假性动脉瘤,以便及时处置。
4.勤于观察,加强巡视:对于高风险患者如高血压,肥胖患者,穿刺失败,依从性差、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加强术后巡视并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的形成,一旦有出血,血肿,应早期发现并立即通知医生,重新给予包扎,压迫止血。5.心理护理:假性动脉瘤一旦出现,患者会表现出焦虑,烦躁,甚至产生恐惧,抑郁。要及时给予说明,告诉患者经积极有效的加压处理后,不会影响日后活动,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1]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等.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6例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介入心脏病学,,9(4):~.
[2]何冀芳,李康,魏嘉平,等.介入手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3(2):.
[3]刘菲,刘莹,张进,等.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18(1):49.
[4]沈卫峰主编.实用介入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30-31.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护理公开课投稿邮箱:
hlgkkt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