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的检查项目有很多,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彩超(TCD)、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血管壁高分辨MR等,各有优缺点,其共同点是无创检查。而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一项有创检查,那为什么很多情况还要做DSA检查呢?原因何在?

一、什么是DSA检查?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可以提供脑部血管影像的血管造影术,因此可以探知到诸如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等脑部血管异常。它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一种摄影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临床常规检查技术,相对安全,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和治疗,被称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这是一项检查,同时也是脑血管病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后续可以同期或二期经同样的路径治疗疾病。

二、为什么要做DSA检查?

随着数字血管减影(DSA)机器和介入材料的进步,脑血管造影术的发展迅速,并作为目前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目前尚无任何检查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准确率优于DSA。

总体来说:通过DSA检查,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初步预测/了解疾病的发展:出血的风险、梗塞的风险等;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怎么干预等等。其对病灶显示的优点:全时相(包括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全血管(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的超选择性、多角度显示,血管图像的最高清晰度的三维重建。

脑血管造影是检查,还是手术?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术,也是多种介入手术的基础。什么情况下需要做DSA?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脉夹层、动静脉瘘、moyamoya病、Takayasu病、外伤性脑血管损伤等。寻找脑出血与脑梗塞原因。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血肿等,了解肿瘤血供及与血管关系。

③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

④手术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或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或肿瘤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三、DSA如何做?

1.麻醉:如果病人能配合(有自主行为能力、意识清楚)局部麻醉就可,但对于躁动不安(如意识障碍)、年龄偏小(不配合有创检查),考虑检查过程中头部活动过大,影响造影图像质量时,应考虑全麻。一般用3-5ml的局麻药物在穿刺点(一般是一侧腹股沟下约1cm)处麻醉穿刺点就可。

2.做造影的年龄:目前尚无明确的年龄限制,就是说只要能耐受均可考虑DSA检查。当然,做检查前必要的检查指标(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没有明显禁忌才能检查。对于是否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无明显禁忌,但如果存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应重视,可能穿刺或路径困难。

3.穿刺置管:一般用2~3ml的局麻药物在穿刺点(一般是一侧腹股沟下约1cm)处麻醉穿刺点,然后穿刺股动脉,在穿刺成功后,用一根专用的造影管子在动脉血管内一直到达颈部,颈部双侧有供应头部的血管开口(一般是6根: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将专用的造影管子放入动脉开口约2cm左右,然后摆好位置,通过注射造影剂,就能准确的知道该血管的大小、形态、有无病变等情况。

4.造影:造影管到位后(放置于特定动脉开口约2cm左右),然后摆好位置(特定角度),注射造影剂(碘对比剂)造影,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就能准确知道该血管的直径、形态、有无病变等情况。有时需三维重建,三维DSA才是金标准。

四、做脑血管造影有危险性吗?

这是一个患者经常问到的问题。DSA严格来说是一个有创的检查,只要是有创的就会有风险,但从临床上看在严格操作下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不直接处理病变,导管到达位置离病灶还有一段距离,但只要是有创伤就会有风险。

1.DSA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缺血性事件,继发于导管、导丝引起的血栓栓塞或气栓,其他原因包括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及血管夹层等。其他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皮质盲和健忘症等。极少数血管造影因为颅内压力的轻微变化,可能会诱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破裂,但几率很小。目前国内外统计报导,总体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0.8%,永久性的为0.07%,也就是说:一万个造影病人可能会有7个会出现永久的神经功能障碍。

2.非神经系统并发症:经股动脉的脑血管造影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腹股沟及腹膜后血肿、过敏反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下肢血栓栓塞、肾病、肺栓塞。目前国内外对造影的回顾分析中,血肿发生率0.04%,皮肤过敏0.1%。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项有创的检查,因此选择时应慎重,多是在考虑存在脑血管病可能性较大时;或其它检查(CTA、MRA)提示存在脑血管病时,而需进一步明确检查,确定治疗方案时;或者是在寻找病因,需完全排除脑血管病时;或考虑直接行介入治疗时。而一般情况下对头晕、头痛或无脑科症状患者,脑血管病只是一种可能存在(需积极手术干预的概率较低)时,可以先行其它无创检查(超声、头颈部CTA、MRA),再根据结果作下一步处理。

专家介绍

承军

医院神经外科二组主诊医师,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医院进修神经重症管理,医院进修神经介入,年师从著名教授宋冬雷学习神经血管介入,年师从著名教授彭亚学习动脉取栓,擅长颅脑创伤、脑肿瘤、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及脑出血微创治疗,尤其擅长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大血管闭塞)的介入治疗,曾参与江苏省中医药局,无锡市科技局科研三项,在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江阴市中医药“先进工作者”“十佳青年”称号。

朱建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神经内科1组副主诊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委员。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进修神经介入,至卒中综合培训中心学习。擅长脑血管病的常规诊治及介入治疗(全脑血管造影,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急危重症的诊治,眩晕、头痛、失眠等疾病的诊治,医院卒中中心秘书,溶栓组组长。发表论文数篇;多次荣获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崔懿

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神经2组副主诊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无锡市中西医神经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赴上海市医院神经内科、介入科进修。至北京首都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进修。医院脑血管病介入取栓班学习。至医院神经内科扶贫支医一年。擅长脑血管疾病的常规诊治及神经介入治疗(包括各类脑血管病造影、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再通、颈动脉支架植入及动脉瘤、脑血管病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术等治疗);神经内科急危重症医学及应用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眼肌痉挛、斜颈、肌张力障碍及神经变性疾病;眩晕、头痛、失眠及心理咨询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发表论文数篇;获优秀共产党、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图文:娜娜

编辑:钦钦

审核:逍遥式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l/118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