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Tubridge病例医院
编者按
IMPACT研究是关于首个国产血管重建装置Tubridge?上市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医院应用Tubridge?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复杂动脉瘤,开启IMPACT研究新征程!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女,58岁,因“头晕15天”入院,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DSA床,全麻插管后,常规消毒铺巾;右侧股动脉穿刺,穿刺置入7F90抗折长鞘和5FNavien中间导管,长鞘头端置于右侧颈内动脉C1段,中间导管置于右侧颈内动脉C4段。
行3D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一动脉瘤,宽颈,大小约6.6mm×6.2mm,瘤颈4.5mm,瘤上发出一分支动脉,同时眼段中度狭窄,狭窄约40%。经考虑决定行血管重建装置置入术。
全身肝素化,在工作位角度下,导丝配合T-track支架导管,使支架导管置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备用,同时将中间导管引至眼动脉段。微导丝配合塑形后的Echleon-10微导管,使Echleon-10微导管头端置于动脉瘤腔内。
沿支架导管引入Tubridge?支架,支架半释放后,沿Echleon-10微导管植入2枚弹簧圈疏松填塞,动脉瘤近端血管迂曲且有一定程度的狭窄,支架在此处贴壁不良。
点击查看大图
后经微导丝、微导管按摩后仍贴壁不良。再次引入长交换微导丝ASAHI,交换NCSprinter3.5mm×9mm球囊,定位于支架近端未贴壁处,标准压力下扩张球囊。再次造影示支架近端贴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瘤腔内未见造影剂渗漏。
支架CT显示支架打开及贴壁良好,待后续随访。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患者苏醒后安返病房。术中应用肝素U,欣维宁静推6ml,泵5ml/h。
术后用药及随访计划
阿司匹林mg/d+氯吡格雷75mg/d,6个月后阿司匹林mg/d长期服用。
计划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评估。
术者体会
1.对于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病例,支架的释放及贴壁存在一定的难度,除常规导丝导管按摩之外,配合球囊后扩可以保证支架贴壁的良好。
2.血管重建装置已经成为颈动脉动脉瘤一线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弹簧圈栓塞困难、并发症率高或复发率高的病例。
3.对于动脉瘤合并较为粗大的分支/穿支动脉从动脉瘤瘤体上发出的,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时,动脉瘤愈合率会有所下降,可配合一定量的弹簧圈疏松填塞,加速动脉瘤的闭塞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