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常识 >> 沛嘉加奇middot嘉介谈薛振生
术者寄语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往往形态复杂,多为宽颈,伴有临近瘤颈段载瘤动脉狭窄,一般需要支架辅助。常用支架辅助复发率较高,目前多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辅助,会降低复发。我们中心采取支架联合弹簧圈致密栓塞,临床观察能明显降低复发,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本期「沛嘉加奇·嘉介谈」医院神经外科薛振生教授,借助加奇生物Jasper?弹簧圈顺利完成椎动脉复杂夹层动脉瘤的栓塞,精彩不容错过。
本期病例
01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61岁。主诉: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2小时。
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小便失禁。否认意识障碍。无抽搐发作。急诊入院。颅脑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mmHg,口服“利血平、尼莫地平”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2年前因冠心病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无不适。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家族中无同类病人。
体格检查:BP/mmHg。嗜睡状态,言语流利,四肢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Hunt-hess分级3级。
辅助检查:颅脑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改良FISHER分级1级。头颈部CTA报告: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血常规、生化正常。
02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颅脑CT、CTA结果:
03
术前讨论
术前诊断:
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
高血压病2级。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mg,术前口服。
氯吡格雷片mg,术前口服。
手术指征:
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已破裂出血。
手术方案:
脑血管造影+支架结合Jasper?弹簧圈栓塞。
治疗策略:
患者老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肺功能无明显手术禁忌,治疗方式首选血管内治疗。
患者配合良好,宜采取局麻下栓塞;病变位于右侧椎动脉,CTA提示经桡动脉途径可行。
因为夹层动脉瘤,瘤颈宽,伴有临近载瘤动脉狭窄,需支架辅助栓塞。
拟行支架辅助栓塞,以期改变载瘤动脉曲度,起到血流导向作用;利用其强有力支撑力,以便致密栓塞瘤腔及瘤颈区;术中利用支架球囊及时阻断血流以防止破裂出血;最后利用球囊行临近载瘤动脉狭窄区血管成形。
手术风险:
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血管穿孔损伤
血栓性卒中
支架置入后急性或迟发性血栓形成
弹簧圈逃逸
动脉瘤复发
04
手术材料
指引导管:6FMP2/VTR
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
支架:APOLLO3.5×13mm
微导丝:Traxcess-14;BostonScientificPT-0.
弹簧圈:Jasper?弹簧圈
05
治疗经过
造影明确结构
经右侧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在泥鳅导丝导引下将导引导管送至右侧椎动脉V2末段;行旋转造影进一步明确动脉瘤结构,测量数据。
置入微导管、导入支架
在BostonPT-0.微导丝导引下先将APOLLO3.5mm×13mm支架送至V3段,继而在Traxcess-14微导丝导引下将Echelon-10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近顶部。
向瘤腔内先送入Jasper?4mm×12cm3D成篮圈,顺利成篮,继续填入Jasper?3mm×6cm3D成篮圈,以期致密填塞瘤腔顶部破裂口区,防止术中再次破裂。
将支架送至瘤颈区,继续向瘤腔内送入Jasper?5mm×15cm3D成篮圈在近瘤颈区成篮,可见部分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内,继续填入Jasper?4mm×12cm、3mm×10cm3D弹簧圈,以6atm压力扩张支架,扩张、覆盖瘤颈良好,血管迂曲明显改善。
调整支架球囊位置,扩张载瘤动脉狭窄段,保持张力,继续填塞弹簧圈。
继续在瘤颈区填入Jasper?4mm×10cm1D、3mm×10cm3D弹簧圈,瘤颈区弹簧圈填塞致密。
瘤颈区致密填塞,防止复发,扩张狭窄段血管成形。
手术历时53分钟。
复查造影确认动脉瘤填塞致密、瘤颈区无残留,Raymond1级,载瘤动脉狭窄消失、通畅。询问患者无不适,四肢活动自如。
术毕即可拔出桡动脉鞘,压迫器压迫止血,安返病房,目前患者病情恢复顺利,mRS0分。
病例总结——术者思考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往往形态复杂,多为宽颈,伴有临近瘤颈段载瘤动脉狭窄,往往需要支架辅助,常用支架辅助复发率较高,目前多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辅助,会降低复发。我们中心采取支架联合弹簧圈栓致密栓塞,临床观察能明显降低复发,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球扩支架可增加瘤颈区支撑力,便于致密填塞;能明显改善载瘤动脉段血管曲度,起到血流导向作用;支架较高的金属覆盖率,增加了瘤颈区内皮化几率;充分利用球囊可阻断血流,防止破裂,也可行狭窄段血管成形。
加奇生物Jasper?弹簧圈无论是成篮圈,还是填充圈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其安全性、有效性与大多数国外产品相当,期待未来器械的进一步升级。
术者介绍
薛振生
医院
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专委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邢台市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邢台市脑卒中学会副理事长。市管优秀专家。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完成省级科研5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河北省医学会科技一等奖一项。医院李宝民教授,从事神经介入工作21年,完成各类神经介入诊治1万余例,目前主要从事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外血管慢性闭塞开通等复杂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微创抢救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