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专访医院张鸿祺颅脑大楼启用后将
神外前沿访录
第期
神外前沿讯,医院的神经外科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神经外科之父赵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并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单独的神经外科。
医院迎来建院60年之际,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颅脑型大厦也即将启用。这座外形酷似颅脑的大楼,共张病床,12间神经外科专用手术室。医院的神经外科将在这里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近日,在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上([会议纪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鸿祺教授接受了神外前沿的专访,就宣武神外的发展计划、科研项目、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的实施情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访谈内容如下:
科室规划
神外前沿:CHINA-INI颅脑大楼何时投入使用?您对科室未来发展有什么规划?
张鸿祺:INI颅脑大楼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建设,近期也准备开放了。
医院的神经外科的发展规划,第一,在业务方面来说,我们要打造出精品模式,各个诊治过程做得精致。第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平台,我们的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本身在国际交流上就有很好的传统,是一个真正开放、交融的平台,未来会有国际专家来执业,而不仅仅只是讲讲课。另外我们的人也经常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交流,是一个互来互往的平台。第三,以临床研究为主导的平台,从临床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再回到临床转化;第四,培训基地,在神经外科各个维度进行培训。
神外前沿:科室手术量目前有什么计划?
张鸿祺:科室的病床十几年来没有扩增,在原有的病房条件下,手术量每年保持20%多的增长。颅脑大楼投入使用后,我们神外的床位会从原来的张扩大到多张,扩大了三倍,手术量肯定会成倍增长,可能短期内会达到上万例次。
神外前沿:目前科室重点科研项目有哪些?
张鸿祺:我们的几个重点方向,第一是脑血管病,覆盖缺血、出血到脑血管病手术和介入的训练、3D模拟等,还包括血管修复机制和病因的研究;第二是脊柱脊髓,包括疾病、技术、脊髓修复的研究;第三是脑功能,包括从脑电中提取信号翻译成机器语言,辅助和指挥人体的活动;第四,脑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还有垂体瘤等颅内内分泌肿瘤的研究。
神外前沿:神外亚专业是比较齐全的,相对脑血管等,脑肿瘤手术规模还比较小?
张鸿祺:肿瘤规模目前相对较小,但是在很多方面做得非常精致。医生队伍还需要稳步成长,包括自己医生的成长,也包括一些国内外精英的加入。与国外的合作也在积极地进行当中。
神外中心的定位
神外前沿:以北京为例,医院神外都在扩张,是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或者需求增加了吗?
张鸿祺:北京比较特殊,大部分病源来自于全国各地,患者也都比较信任北京的医疗水平。我不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应该说是检出率提高了。另外,医疗中心在一个地区比较集中,从医疗规划来说,可能造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集中优势资源,对于某些专业的快速发展可能起到推动作用。
神外前沿:以动脉瘤为例,什么阶段的应该转到大的中心治疗?
张鸿祺:大的中心不可能只做疑难、危重疾病,医生的成长也需要接触各个病种,而且从患者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疾病长在自己身上,都会觉得是最疑难、最危重的,如果有条件医院、医生去医治,除非政策、经济的限制必须就近治疗。大的医疗中心的存在是有需求的,病例做得越多,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越大。这种竞争,可能是我国比较独特的方式。
颅内动脉瘤计划
神外前沿: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目前进展如何?
张鸿祺:我们一直在稳步实施,构建和运行都非常好,包括数据库、影像判读、一部分初期结果的分析。
神外前沿: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目前的重点是什么?
张鸿祺:近期重点几个方面,一是课题组覆盖范围之内,无论破裂还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治现状;二是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是什么,治疗和未治疗的风险有什么不同;三是破裂动脉瘤通过治疗方式或治疗模式的改变,能否提高临床效果;医院和不同级别医生如何提高治疗水平。
神外前沿:颅内动脉瘤是个很重要的计划,医院在国家几个神外中心中,为什么会脱颖而出?
张鸿祺:可能各个中心各个时期的重点不一样,我们长期潜心研究脑血管病,从八五、九五一直到十三五攻关,一直获得国家攻关项目的支撑,涵盖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诸多方面。
宣武脑血管病特色
神外前沿:我们之前的印象中,宣武的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介入是比较强的?
张鸿祺:医院不太一样,我们是介入和手术两手一起抓,并且是一个团队,甚至一个人同时在做。我们也总结出来自己的一些经验,认为这是比较好的趋势,所以一直在坚持这种模式。但是培训时间比较长,至少是单个技术培训时间的两倍,年轻医生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要大一些。但是我们现在也看到了很多的成绩。可以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好,或者解决起来很困难的一些疾病。
受访者简介张鸿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和任祖渊教授。并多次在美国、法国、奥地利、日本等国深造。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年调入医院神经外科,主要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治疗和研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联合会执委等学术职务。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的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曾荣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劳模等荣誉称号。多年来,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将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相互融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体会。在脑动脉瘤、颅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医院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外科和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建立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成功救治了大量脑血管病患者。对于脊柱脊髓血管畸形,深入研究该疾患的显微解剖、胚胎发生、病理生理,创建动物模型,不断改进治疗手段,突破了临床医学的这个禁区,并建立了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和长期随访体系,使我国在该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往期访谈:(点击标题打开)
[第期专访]医院吴中学:中国神经介入开拓者三十年一回首未来路在何方
神经介入周刊第2期
[第期专访]中山肿瘤牟永告:无法从手术中获益的脑胶质瘤可以尝试先放化疗再手术
[第专访]医院王玉平:癫痫药物治疗渐入瓶颈未来突破性进展是高能超声等微创治疗技术
天坛国际癫痫会议专栏
[第期专访]中山肿瘤牟永告:为何有些手术后胶质瘤快速播散生长可能忽视了手术中的无瘤技术
[专访]北医三院杨军:科室重组为五个专业组并扩张一倍以上床位年手术量目标台以上
北医三院神外周刊
[第期专访]医院姚勇:鞍区病变的神经内镜活检术价值何在已积累80多例
[第期专访]医院马晓莉:儿童脑胶质瘤对化疗敏感三岁以下患儿如何选择化疗策略
[第期专访]医院顾宇翔:烟雾病的发病根源是血流代偿问题为何要倡导以精准搭桥为先导的联合术式
[第期专访]医院游潮:华西神外细分亚专业这十三年年手术量从增长到近台
[第期专访]医院游潮:承载医者良知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急需规范目前锥颅治疗尤其需要规范
[CNJ专访]医院贺红卫:硬脑膜动静脉瘘“小病”需高度重视介入治疗的“诀窍”在哪里
[第期专访]医院李勇杰:功能神外从技术到学科二十年专注一件事能改变什么
[第期专访]医院张国斌:哪类神外手术的感染风险较高应如何预防
[期专访]医院邱晓光:放疗是进展性视路胶质瘤唯一有效手段但尚无金标准
[期专访]医院周道斌:中枢淋巴瘤有治愈可能性放化疗有疗效不主张手术完全切除
[期专访]医院江荣才:中华医学会神外分会主要单位组成的ONET在国际上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正在和即将改变的是什么
[第期专访]医院苏亦兵:与脊柱外科共用手术平台将脊髓肿瘤等神外手术“武装到牙齿”
[第期专访]医院张赛:脑外伤亚低温治疗要避免哪些误区如何与时间赛跑
[第期专访]三博脑科张宏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要敢于对下丘脑区域肿瘤全切除
[第期专访]三博脑科吴斌:额底纵裂入路一通百通颅咽管瘤显微手术风向在改变
[第期专访]麻省总院Batchelor:IDH1靶点能为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新思路和改变
[第期专访]医院蔡炜嵩:哪类小儿神经系统肿瘤能更多获益于分子病理诊断
[第期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第期专访]医院李智:脑胶质瘤诊断正在从组织学表型向分子表型转化
[第期专访]医院初曙光:影像在胶质瘤诊疗全过程中会起到哪些关键作用
[第期专访]医院秦智勇:脑胶质瘤手术进步的空间在哪里何时积极何时保守
[第期专访]医大一院吴安华:CAR-T等胶质瘤免疫治疗曙光初现但革命性进步当在调控免疫微环境
[第期专访]医院曲宝林:脑胶质瘤放疗新探索重建纤维束保护脑功能放射剂量减少20-30%
[第期专访]医院冯华:低氧与亚剂量化疗会“催生”胶质瘤干细胞分子病理有望推动胶质瘤临床治疗
[第期专访]宋冬雷:神外专家创业的下一步将在上海建立医院
[第期专访]医院刘元波:中枢淋巴瘤诊疗急需规范手术和放疗早已“让位”于多药联合化疗化疗总有效率在70%以上
[第期专访]医院高国一:进一步改善颅脑创伤预后是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第期专访]医院佟小光:Rhoton神经解剖在中国这十年已改变和将要改变的是什么
[第期专访]医院鲍圣德:失败的手术更值得学习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l/1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