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主编

穆士卿

穆士卿,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每年进行诊治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等神经系统血管病余例。并通过血流动力学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愈合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四十余,其中二十余篇被SCI收录。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治疗组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局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五项。

第16期

作者:马欢欢*罗刚霍晓川穆士卿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医院)

病情简介

患者,男,49岁。

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失语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余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摔倒在地,伴失语、头晕,无恶心、呕吐,否认意识障碍,无其他不适,医院查头CT未见出血,诊断急性脑梗死,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欠佳,医院就诊,先后查头MRA及DSA示“左侧脑梗死、左大脑中动脉M1段上干闭塞、左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未手术治疗,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对症治疗,右下肢较前改善,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欠佳,大小便可。

既往史:23年前曾患肺结核,已治愈;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mmHg,平素血压不详,未规律服药;7年前突发左耳聋。

个人史:吸烟史20余年,5-6根/日,饮酒20余年,否认嗜酒,均已戒3月余。

过敏史:无。

查体:BPL/97mmHgR/92mmHg,神志清,混合性失语。伸舌右偏,口角左歪斜,可缓慢蹒跚行走,右上肢肌力1级,肌张力下降,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可;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可;双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年7月29日医院头颅MR:左基底节及颞叶梗死表现,左大脑中动脉M1段上干闭塞,左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08月05日头DSA同头核磁共振表现;11月04医院HRMRI:左颈内动脉C2段夹层动脉瘤;左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右椎动脉纤细;做基底节及左颞叶脑梗死。

术前影像学检查

医院头颅MRI(DWI及MRA)-07-29(图1、图2)。

图1

图2

医院DSA(右颈正侧)-08-05(图3)

图3

医院DSA(左颈正侧位)-08-05(图4)

图4

医院DSA(右椎正侧位)-08-05(图5)

图5

医院DSA(左椎正侧位)-08-05(图6)

图6

复查头颈HRMRI医院-11-04(图7、8)

图7

图8

术前诊断:1.左侧颈内动脉C2段夹层动脉瘤;2.高血压3级(极高危);3.陈旧性脑梗死;4.左耳聋。

术前用药:

氯吡格雷75mgpoqd3月余拜阿司匹林mgpoqd3月余瑞舒伐他汀10mgpoqn3月余

手术指征:头颅核磁共振及头DSA均见左侧颈内动脉C2段夹层动脉瘤并狭窄,诊断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手术预案:左C2段夹层动脉瘤球囊扩张+密网支架置入术或Wallstent支架置入术

手术风险: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栓塞事件

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手术器材

MPA5FCook6F(90cm)长鞘DAGuiding6FSychro-14(0.in*cm)Trasend(0.in*cm)Echelon-10,45°Gateway2.5*9mmTubridge密网支架(4.5×45mm)T-track微导管(-30D)

术前讨论

患者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失语3月余”入院,术前DSA及高分辨MR检查显示左侧颈内C2段夹层动脉瘤伴狭窄。患者症状考虑与病变有关,若不治疗有发生夹层动脉瘤加重、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再次发生脑梗死风险,且动脉夹层会进一步发展,存在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有手术指征。病变处颈内动脉C2段上端,血管迂曲,夹层动脉瘤大及颈内动脉狭窄,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大。病变处夹层并狭窄,成角明显,增加了手术的困难度,加大了手术风险。经讨论,拟行左侧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密网支架置入术或Wallstent支架置入,必要时予球囊扩张。

治疗过程简述

1、局麻后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超滑泥鳅导丝导引下6FMPD导管至左颈总动脉远段,路径图下引导至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并三维旋转造影并提示:左颈内动脉C2段夹层动脉瘤伴狭窄,瘤体两端均狭窄,远心端狭窄率约90%,近心端狭窄率约60%(图9)。

图9

2、在路径图引导下,Trasend(0.in*cm)同轴携带Echelon--10微导管、DAGuiding6F导引管选入左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迂曲,夹层瘤体远心端反折成角,Trasend导丝偏硬,难以通过瘤体,退出Trasend微导丝及Echelon--10微导管,改Sychro-14(0.in*cm)塑形后引导路途下Echelon--10微导管顺利通过瘤体(图10)。

图10

3、患者左颈内动脉狭窄明显,考虑Wallstent支架难以置入,拟行Tubridge密网支架(4.5×45mm)置入;撤出Eche1n-10微导管,沿导Sychro-14(0.in*cm)交换送入Gateway球囊(2.5*9mm)至夹层动脉瘤体远心端狭窄段,准确定位后扩张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段较前明显改善(图11)。然后沿Sychro-14送入T-track微导管(-30D),但经多次尝试均不能通过狭窄部位。

图11

4、患者躁动不能配合,退出微导丝、球囊及DAGuiding6F导引导管,改全麻满意后,更换8F动脉鞘管,送入超滑导丝同轴携带5F多功能导管、6F长鞘(90cm),路径图下引导5F多功能导管至左侧颈内动脉,撤出5F多功能导管,DAGuiding6F导引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C6段。路径图下Sychro-14(0.in*cm)微导丝同轴引导T-track微导管(-30D)至C4段(图12)。

图12

5、撤出微导丝,送入Tubridge密网支架(4.5×45mm)准确对位后成功释放,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前向血流可,支架贴壁可(图13、14)。

图13

图14

6、退出Tubridge密网支架输送系统及T-track微导管(-30D),行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造影显示瘤体狭窄处较术前改善,未见造影剂外溢,左大脑中、前动脉及分支动脉显影同前,无急性血管闭塞征象,无急性血栓形成(图15)。

图15

7、行DynaCT示支架膨胀可,贴壁可,结束手术(图16)。

图16

8、术后前后对比(图17、18)。

图17手术前后正位对比

图18手术前后侧位对比

总结

1、患者3月余前出现急性脑梗死,此后遗留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虽症状无继续加重表现,但考虑病变处夹层动脉瘤并狭窄明显,成角明显,出现夹层动脉瘤加重、颈内动脉闭塞及破裂出血风险高,手术存在适应症;同样因夹层动脉瘤并狭窄,若操作不当很容易进入假腔,或夹层破裂出血。病变处成锐角第一次Transend微导丝导引下上行通过狭窄失败。我们及时更换策略同轴技术使用Sychro-14(0.in*cm)通过狭窄,在DAGuiding6F支撑导引下T-track微导管(-30D)上行通过狭窄并释放Tubridge密网支架(4.5×45mm)成功。因Navien导管欠缺,使用了DAGuiding6F替代导引,使得手术难度有所扩大。

2、因密网支架释放后病变处仍有大于50%的狭窄,考虑夹层动脉瘤破裂风险高,暂不予继续球囊扩张,建议3月后复查DSA,以再次评估是否球囊扩张治疗。

3、患者术后混合性失语症状较前改善,运动性失语及感觉性失语较前改善,本次手术对患者是有益的。术后予尼莫地平应用,对于解除患者脑血管痉挛是明确的,先后应用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对预防急性血栓形成是有帮助的;需常规双抗治疗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造成灾难性后果,采取密网支架植入夹层动脉瘤处,保证了手术安全。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z/106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