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4日,广西南宁,第十三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成功召开。会议全面展现了中国血管外科领域近一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更高,更精,更好”三方面展现了中国血管外科人的精神风貌。中国南方血管大会作为中国血管病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的盛会之一,正持续引领着中国血管病事业的快速发展,让众多的医生、学者博采学术,获得启迪,开拓视野,收获友谊。

会上,血管资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小明教授进行了课程专访,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

1.您好,张教授,您在本届南方血管大会上为大家带来了《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我们知道腔内修复术目前越来越普及,相对于传统手术更加安全微创,但是对于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选择外科手术您可以和我们分析一下吗?

张小明教授

《不同手术方式对感染性主动脉瘤的治疗评价》张小明教授

目前大家都在提倡微创,所以临床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越来越多,但实际上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具体哪种疗效更好?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之后发生了感染,另一种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我这次的讲课内容是把我院多例腹主动脉瘤病历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出60多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其中资料完整的是43例,最终根据病例资料统计得出:开放手术相较于腔内治疗,早期死亡率更高,但腔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需二次手术干预的患者也更多。

总体来说,两者死亡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别,其中开放手术死亡人数为7人,腔内治疗死亡人数12人,从病例数字分析,开放手术相对较好。原因有二:

第一,腔内治疗患者由于经常面临二次或者三次手术干预的情况,易出现并发症,所以病例死亡人数较多。

第二,我们搜集探讨了可能影响两种治疗方式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其中发现对于一些降钙素高(降钙素>2ug)的患者或者感染性动脉瘤脓肿较大的患者,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效果都不理想,死亡风险更高。如果脓肿较小,开放手术效果更好。

总而言之,开放手术早期死亡率更高,但长期随访的结果表明开放手术对于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更好。

张小明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从事血管外科方面的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布加综合征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峡两岸医学交流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结合医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编委和《ChineseMedicalJournal》、《AnnalsofVascularSurgery》、《JournalofInterventionalMedicine》审稿人。

擅长血管外科的各类高难度传统手术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包括:1、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传统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2、布加氏综合征的根治手术和介入治疗;3、颈动脉、锁骨下动脉、髂股动脉狭窄及动脉瘤的手术和介入治疗;4、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手术治疗;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6、肺栓塞的外科治疗;7、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外科治疗。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余篇,主编专著3部,《血管腔内治疗并发症》、《血管疾病彩色图谱》,参与撰写专业论著30章节,获得国内外专业奖项10次,其中两次为国际奖项。

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部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后专项基金1项、首都特色技术专项基金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多年来已为全国近家医院进行会诊咨询和技术指导。

▼▼按下列步骤获取全年学术日历▼▼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z/125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