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post-dissectionTAAAs)是指主动脉夹层瘤样扩张,常继发于A型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在第一次干预后,约30%主动脉夹层远期将发生动脉的瘤样扩张,约24%需要再干预治疗。当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及全腔内修复术(F/B-EVAR)。传统开放手术、杂交手术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F/B-EVAR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而逐渐成为治疗夹层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因夹层动脉瘤解剖特点(真腔狭小、分支开口于假腔、数个假腔并存等),F/B-EVAR技术的实施需要精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及较高的腔内技术要求。本期的EndovascularToday分享医院血管外科李晓强、周敏教授团队发表在《TheAnnalsOfThoracicSurgery》上的文章,该文章回顾性分析了采用PMEGs(Physician-modifiedendografts)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患者单中心数据,对该技术进行近中期结果分析,研究认为PMEGs技术是治疗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TheAnnalsOfThoracicSurgery》与JTCVS被誉为美国胸心外科专业杂志双雄,是国际胸心血管外科界具有标杆意义的杂志之一。李晓强、周敏教授团队的PMEGs技术被《TheAnnalsOfThoracicSurgery》录用,充分表明对该技术成果的认可。

研究背景

随着主动脉全腔内修复技术的崛起,F/B-EVAR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PMEGs技术在夹层动脉瘤修复中的短中期效果却鲜有报道。

研究方法

对年至年单中心采用PMEGs技术治疗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64±9.9岁,男性占80.1%)。主要的研究终点为术后30天死亡率,技术成功率,主动脉疾病相关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终点为非计划再干预率,假腔血栓化率,靶血管通常率及1年生存率。

研究结果

62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患者的基线信息详见表1。

研究人群手术相关信息详见表2。整体技术成功率为98.3%。术后短期结局总结在表3中。30天死亡率为1.6%,死亡病例为夹层动脉瘤术后1周发生假腔破裂死亡。除此之外,术后7月发生一例主动脉夹层逆撕致升主动脉(StanfordA)急诊行开胸手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亡。平均随访时间为16.5±5.0个月。随访期间MAEs(Majoradverseevents)发生情况见表4。PMEGs支架改制如图1:手术效果如下图:

研究结论

PMEGs技术是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相对较高的再干预率(计划/非计划)是夹层动脉瘤全腔内修复术后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z/126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