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医院 >> 血管分叉处动脉瘤安放分流支架安全有效
以往在治疗血管分叉处动脉瘤的过程中,认为安放分流支架是安全的,但是调查发现,分流支架或许会引起一侧血管血栓的形成。法国利摩日Dupuytren医院介入神经放射学系Saleme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症状的改善,取决于侧支循环血管供应的类型和程度,血管分叉处动脉瘤安放分流支架是安全有效的。文章最近发表在Neurosurgery上。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收集接受分流支架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患有颅内血管分叉处的动脉瘤。该实验共纳入年1月到年5月的32个病人,共37个动脉瘤。依据分流支架所在的分支血管部位,将动脉瘤分为两组。A组包括有侧支循环直接供应大脑区域的载瘤动脉。B组包括没有侧支循环直接供应大脑区域的载瘤动脉。两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最初的随访中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0-1分者有29人,2分者有3人。6个月之后0-1分者有31人,3分者有1人。新发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者有3人。尽管78.5%的A组病人侧支循环血管在6个月后变窄或闭塞,但并没有在MRI中发现新的卒中灶。
病例一:一例27岁病人,诊断为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最初接受了动脉支架治疗,动脉瘤顶颈比和宽高比分别为0.87:1和1.5:1,最初的mRS为0。
图A:右侧颈内动脉DSA图像,显示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A1段(白色箭头)对侧可见部分。图B:左侧颈内动脉,再通的动脉瘤顶端有支架线圈(弯曲箭头所示)和正常口径的左侧A1段(白色箭头所示)。
图C:经过后处理的即时右侧颈内动脉DSA图像,清晰显示大脑前动脉A1段(白色箭头)和对侧大脑前动脉。图D:经过后处理的即时左侧颈内动脉DSA图像,显示了动脉瘤内造影剂的衰减(黑色箭头)以及A1段(白色箭头)。
图E: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6个小时候,经过后处理的磁共振DWI图像,没有证据显示缺血性病变。图F:线圈和网状支架。
图G:六个月后经过后处理的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图像,A1段已经重塑,伴随近段的闭塞(箭头所示)。图H:六个月后经过后处理的左侧颈内动脉段,确定了A1段的闭塞(直箭头)以及动脉瘤的消失(弯箭头)。
病例二:一例40岁女性病人,伴有WFNSI级和FisherIII级的颅内出血。
图A:右侧颈内动脉DSA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两个血疱状动脉瘤(箭头处)
图B: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3D成像
图C:造影剂的衰退(箭头处)
图D:支架的单视图
图E:六个月后经过后处理的磁共振图像,显示远处点状高信号,与侧支的高灌注有关,临床上在后处理期处于静息状态。
图F、G:六个月后血管造影(左)和3D成像(右)显示了血管壁的完全重建和所有大脑中动脉的通畅。
上述结果显示,分流支架治疗的动脉瘤,病人症状的改善取决于大脑区域侧支循环供血的类型和程度。所以即使分流支架会引发血栓,症状的出现还要取决于动脉瘤的位置,这为临床上动脉瘤分流支架的放置提供了证据支持。
(医院李明耀编译,王栋审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