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是治疗分叉处宽颈动脉瘤较佳的选择,少数患者可以观察到术后6个月动脉瘤未完全闭塞,延迟血流残留的现象,可能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关,但WEB不能很好适形于动脉瘤,贴壁不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使用WEB(WovenEndoBridge)进行瘤内血流中断是治疗宽颈分叉动脉瘤的一种新方法。由于WEB是一种瘤内扰流装置,因此在手术前后均无需进行双抗治疗,并且其适应证可以扩展到破裂动脉瘤。自年首次应用人体,WE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评估。随访1年后,根据WEB栓塞量表观察是否栓塞完全(完全阻塞和颈部残留)。且最近研究报道称WEB在2年的随访中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自年以来,在接受WEB治疗患者的的大量随访中观察到:治疗>6个月后WEB装置内血流残留(WEB延迟性血流残留)。由于此现象以前未有报道分析,故本研究对此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发生率和潜在机制,并提出最佳的患者干预方法。

研究方法

对于年6月至年2月进行WEB治疗的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使用WEB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否使用辅助装置);2)超过6个月及以上的DSA随访;3)WEB治疗6个月以上,瘤内仍有残留血流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接受双抗治疗,方案如下:1)阿司匹林75mg/d,氯吡格雷75mg/d,Qd,连续5天;2)阿司匹林75mg/d,替卡格雷90mg/d,Bid,连续2天。术前未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均进行凝血评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所有患者(破裂和未破裂)在股动脉穿刺后均接受负荷剂量为50U/kg的肝素,手术过程中静脉输注U/h。术后所有患者每天至少服用阿司匹林75mg/d,至少持续5周。对于支架置入或WEB突出的患者,氯吡格雷或替卡格雷(相同剂量)服用时间也各不相同。主要收集患者动脉瘤特征、治疗方式及随访数据,对随访DSA影像进行分类(如图1),此外还对动脉瘤内残留量及WEB形状改变进行评估。图1.不同类型的WEB血流残留现象(带有黑点的区域为血栓形成)A.WEB部分血流残留,而瘤颈或动脉瘤内无血流残留;B.WEB部分血流残留和瘤颈血流残留;C.WEB部分血流残留和动脉瘤内血流残留;D.WEB完全血流残留,而瘤颈或动脉瘤内无血流残留;E.WEB完全血流残留,且瘤颈血流残留;F.WEB完全血流残留,且动脉瘤完全血流残留。

研究结果

从年6月至年2月,共有位患者(共例动脉瘤)采用WEB治疗,其中例未破裂,9例破裂。这名患者分别使用WEBDL型20名(21例动脉瘤),WEBSL/SLS型名患者(例动脉瘤)。均达到6个月以上DSA随访。其中有8名患者符合WEB对比研究的纳排标准。WEB对比研究共纳入8个动脉瘤,均在随访6个月以上仍有残留瘤腔/瘤颈。其中七个为未破裂动脉瘤,一个为破裂动脉瘤。5个为位于大脑中动脉的宽颈分叉动脉瘤,2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个位于基底动脉。规则形状占主要构成(6个)。表1列出了动脉瘤的特征。表1.动脉瘤特征和WEB部署情况所有患者均行抗血小板治疗,术前凝血功能均正常。纳入研究8例患者中有3例在术前已进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1例(患者5)接受单抗治疗,2例(患者4和患者6)接受双抗治疗。术前1例患者(患者1)按照方案1服用双抗,6例患者(患者2至7)按照方案2服用双抗。术后动脉瘤未破裂患者(7例)有6位应用双抗至少2个月:患者3术中应用WEB和支架(DAPT3个月),患者7出现WEB突出(DAPT2个月),其余4位患者(患者1,4、5和6)由于合并症,分别永久DAPT2例(患者4和6)、DAPT3个月(患者5)、DAPT1年(患者1)。动脉瘤破裂患者(患者8)接受了DAPT治疗1个月,随后由于WEB突出而换成单抗治疗。而不存在WEB内残余造影剂的名患者中,有36例(30.3%)在手术后接受了DAPT。原因如下:有20例在手术中放置了支架(15例)或血流导向装置(5例);3名患者由于心脏病或既往卒中接受了DAPT治疗;13名患者由于WEB突入载瘤动脉服用双抗。WEB成功释放并栓塞了7个动脉瘤。由于WEB明显突出,使用WEB和支架辅助治疗了1例MCA动脉瘤(患者3)。WEB型号均为WEB-SL,具体参数见表1。8名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均立即行DSA,包括所有患者的2D-DSA和3位患者的VasoCT,显示3例患者的WEB内部以及5例患者的WEB内部和瘤内残留血流。平均随访时间为18.75±13.4月(6-4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mRS=0。在此期间未观察到动脉瘤出血或再出血。除1名患者外,其他所有患者均在6个月进行DSA随访;除1名孕妇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在1年进行DSA随访;2例患者在2年时随访;1例患者4年时进行DSA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次VasoCT检查,其中3例(患者2、5、6)中显示WEB部分血流残留,无瘤颈或动脉瘤内血流残留(图2);3例(患者1、7、8)WEB完全血流残留,无瘤颈或动脉瘤内血流残留(图3);1例(患者3)WEB部分血流残留和瘤颈血流残留(图4);1例(患者4)WEB完全血流残留和动脉瘤穹隆血流残留(图5)。其中最后一名患者接受了不适当的超大型WEB器械(平均动脉瘤宽度为6.7mm,植入的器械为WEB17SL7×3mm)。图2.3D(A)和2D(B)DSA显示基底动脉瘤。一年后第一次DSA随访的未减影(C)和减影(D)图像显示WEB部分血流残留。在2年DSA随访(E和F)观察到类似的影像。VasoCT(高分辨率软组织成像技术)中两种视图(G和H)中证实了WEB的部分血流残留,而动脉瘤没有血流残留。图3.3D(A)和2D(B)DSA显示前交通动脉瘤。6个月后首次DSA随访的未减影(C)和减影(D)图像和4年后DSA随访(E和F)显示WEB内完全血流残留。VasoCT中两种视图(G和H)中显示WEB血流残留,而动脉瘤无血流残留。图4.3D(A)和2D(B)DSA显示MCA动脉瘤。6个月后首次DSA随访的未减影(C)和减影(D)图像和2年后DSA随访(E和F)显示WEB和动脉瘤腔内部分血流残留。VasoCT中两种视图(G和H)中确认。图5.3D(A)和2D(B)DSA显示MCA动脉瘤。6个月后首次DSA随访的未减影(C)和减影(D)图像和1年后DSA随访(E和F)显示WEB和动脉瘤穹隆完全血流残留。VasoCT中两种视图(G和H)中确认。术后和随访期间WEB的测量未显示明显改变。表2中记录了WEB形状参数随访。在6个月后进行随访的7例患者中,有1位患者的血流残留在1年随访时WEB内血栓形成(患者5,DAPT术后3个月停用),1位患者(患者1)在4年随访才略有下降。3名患者(患者4、6和8)1年随访和2名患者(患者2和3)2年随访均无变化。表2.WEB形状参数随访

研究结论

WEB治疗动脉瘤后观察到术后6个月延迟血流残留的现象罕见(6.3%),该现象可能与术后使用DAPT以及瘤颈覆盖不足有关。根据该病例系列研究,该现象似乎出血风险较低,但仍需要更多研究和更长的随访时间来确认。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凌冶平医师

哈尔滨医院

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校

李聪慧教授

医院

终审

黄清海教授

医院

经桡动脉入路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病例系列

基底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瘤:附9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p64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上的应用-单中心经验

NeuroformAtlas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上市后分析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神外资讯App、神介资讯App已全面升级为脑医汇App!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jc/115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