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典型案例ldquo五一rdqu
颅内
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50%!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期间,老杨就经历了这么一场惊心动魄的“鬼门关之旅”,幸得我院神经外科节日“不打烊”,及时实施了“介入栓塞术”,最终成功使患者转危为安!
今年47岁的患者老杨是外地来惠州打工的,平素身体很好,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情况,2天前,他突然出现了剧烈的头痛,根本无法忍受,还出现了呕吐,家里人连忙把他送到了我院博罗分院,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师连忙安排他做头部CTA(CT血管造影),发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虽然也被称为“瘤”,但并不是肿瘤,是一种血管性的疾病,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因一般形态像气球一样的突出,样子有点像肿瘤,所以称之为动脉瘤。它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病情将十分凶险,致死率、致残率均极高。据统计,动脉瘤患者第一次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50%。目前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吸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等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患者病情危重,时间就是生命!当时患者立即从博罗分院急诊科转到了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病房。住院后,脑血管病治疗组的付东霖主治医师第一时间详细询问了他的发病情况,仔细地做了体格检查并阅读了患者的头部CTA,考虑病情危重,将病情及时汇报了上级医师秦忠宗副主任医师及血管组的组长祝刚副院长、晏广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进行了危重病历讨论,考虑到患者的脑动脉瘤已经破裂了,虽然没有持续出血,但如果再次出血,后果不堪设想,需要在短期内急诊手术,于是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了病情,患者家属治疗意愿十分强烈,但又担心“五一”期间医生放假不能安排手术,主治医师连忙安慰了老杨家属,并告知他们,医院每个岗位都有医务人员在坚守,无论是白天、深夜还是节假日,都一样开展工作,特别是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更是有急诊绿色通道,家属这才放下心来。随后,付医师紧急联系好了导管室的邓明医师、麻醉科的万伟兰医师,完善好术前准备后,秦忠宗医师在导管室给老杨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发现了患者在颅内有一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并通过3d旋转造影,进一步了解了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
患者的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C7段,位置较深,周围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脑额叶、脑颞叶等重要血管、神经组织,且动脉瘤已有破裂出血,解剖入路较未破裂动脉瘤显示不清,虽可考虑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但难度及风险均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高,结合目前国内外主流治疗观念,可考虑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行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方法仅需要在大腿股动脉处,做一2-3mm的切口,能避免因开颅带来的神经和脑组织的创伤,手术成功率高,风险及并发症相对开颅手术低,病人恢复快。
于是,由晏广医师主刀、秦忠宗医师配合,将一根和头发丝差不多粗细的微导管送入动脉瘤瘤腔内,顺利地完成了动脉瘤的栓塞。术后复查造影,显示患者载瘤动脉颈内动脉通畅,动脉瘤栓塞满意,炸弹顺利拆除。
术后,神经外科重症病区护士长梁志平带领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患者老杨已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治疗,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头痛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休养了。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供图:神经外科二区秦忠宗
温馨提醒
我院专科门诊、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住院部等已全面恢复诊疗服务,为减少人群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医院推行非急诊病人全预约,先预约后看病。请来院就医的市民朋友按预约提醒分时段就医,到院后如实申报健康信息,并主动出示身份证与粤康码,以便快速配合完成流调及预检分诊工作,节约就医时间,同时要全程戴口罩,科学防控,安全就医。
主编:曾宁
编辑:钟一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