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ldquo灯笼rdquo技术治疗
病例摘要
男性,65岁
术前诊断为“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术前影像
1
右侧MCA分叉处动脉瘤
2
三维测量:瘤颈x长x宽=7.25x13.33x9.55mm3
MCA“三干”型分叉处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上发出3个分支血管
术前分析
手术目标达到动脉瘤完全填塞,瘤颈位置支架的充分覆盖,最大程度降低远期复发率。
用一个支架保护多个分支血管,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也减少患者手术费用。
治疗策略
术前3天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正常肝素化。支架释放前,静脉团注负荷量替罗非班(欣维宁)5ml,同时静脉泵半量维持,术后逐渐减量到48小时。
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入路。
使用技术:支架半释放技术弹簧圈填塞,“灯笼”技术重塑支架形状。
手术过程
1
LeoBaby2.5x18支架于MCA分叉中干内半释放,然后进行填圈。
2
采用“灯笼”技术推挤支架,使支架形状最大程度贴合瘤颈。
3
继续填塞,达到完全填塞效果。
术后影像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打开良好,瘤颈充分覆盖,动脉瘤完全闭塞,同时全部分支血管保持通畅。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无复发,同时全部分支血管保持通畅。
病例讨论
手术原理传统的支架辅助栓塞,即使弹簧圈填的再密,随着时间推移复发率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动脉瘤的闭塞更依赖于瘤颈处内皮细胞的生长,使动脉瘤腔与载瘤动脉完整隔绝。从许多国外文献及随访结果可以看到,编织型支架金属覆盖率更高,网孔更小,有利于内皮细胞的攀爬生长,显著提升动脉瘤的远期闭塞率。技术要点灯笼”(Latern)技术,国外称之为“酒桶”(Barrel)技术,通过推挤以改变支架形状,像灯笼一样张开,更好地贴合瘤颈或血管,同时进一步降低网孔大小和增加瘤颈处的金属覆盖率,以达到治疗目的。
LEO编织型支架,受力时会使编织丝之间互相滑动,改变网孔大小和支架形态,使“灯笼”技术得以实现。
操作要点
支架远端锚定后,半释放到需要推“灯笼”的位置,一只手固定支架微导管,另一只手轻推支架推送杆,支架形状从而改变。
LEO支架整体材质较软,推送力量宜轻柔、缓慢。
专家访谈参考文献:
Flow-DiversionEffectofLEOStents:AneurysmOcclusionandFlowRemodelingofCoveredSideBranchesandPerforators(LEO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动脉瘤闭塞和分支及穿支血管的血流重塑)
F.Cagnazzo,M.Cappucci,C.Dargazanli.AmericanJournalofNeuroradiology().DOI: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l/1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