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医院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评估及诊断
推荐意见:·怀疑缺血性卒中患者入急诊后尽可能在30min内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急诊评估推荐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含血小板计数的血常规、含INR的凝血功能、心肌缺血标志物,并予以床边心电图检查。但不应由于等待结果而延误溶栓。对于绝大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前需要得到的结果是血糖(Ⅰ类推荐,B级证据)。·医院在6~24h时间窗内,推荐符合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P或DWI及PWI后,按照两个RCT(DAWN研究和DEFUSE3研究)入组标准筛选,进行血管内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使用多模式影像筛选起病时间不明确(包括醒后卒中)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获益尚不明确,应限于临床试验中使用,不作为常规推荐(Ⅲ类推荐,B级证据)。·有必要使用多模式影像应尽早进行,避免延误静脉溶栓时间(Ⅱb类推荐,B级证据)。·在6h时间窗内使用灌注成像(CTP或PWI)来选择血管内治疗患者获益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B级证据)。·在6~24h时间窗内,推荐符合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AIS患者进行CTP或DWI及PWI成像后严格按照两个RCT(DAWN研究和DEFUSE3研究)入组标准筛选进行血管内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推荐基于CT的ASPECTS评分,为血管内治疗提供参考;但是AIS的再通治疗的决策医师必须进行正规的NIHSS评分和ASPECT评分培训,验证一致性后才能在临床中使用(Ⅱa类推荐,B级证据)。·对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的急性起病患者,应尽快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包括起病特点、发病诱因、最后正常时间、既往病史和用药史等。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评估和一般体格检查,推荐使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Ⅰ类推荐,A级证据)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发病4.5h内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推荐意见:·血压升高而其他方面都适合静脉rt-PA治疗的患者,应当在溶栓前谨慎降压,使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Ⅰ类推荐,B级证据)。·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保持血压≤/mmHg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B级证据)。·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24h内血压应</mmHg(Ⅰ类推荐,B级证据)。·发病3h内,年龄≥18岁且符合其他条件的患者,无论80岁以上还是80岁以下,均同样推荐rt-PA静脉溶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对于发病3h内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推荐给予rt-PA静脉溶栓(药物剂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在60min内持续泵入,其中首剂10%于1min内静脉推注)(Ⅰ类推荐,A级证据)。·发病3h内症状严重的AIS患者,推荐给予rt-PA静脉溶栓。虽然出血风险增加,但仍可获益(Ⅰ类推荐,A级证据)。·对于发病3h内轻度但有致残性卒中症状患者,推荐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有研究证实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这些患者有益(Ⅰ类推荐,B级证据)。·发病3~4.5h,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仍推荐给予rt-PA静脉溶栓(剂量同3h内)(Ⅰ类推荐,B级证据)。·发病3~4.5h,80岁以上AIS患者,rt-PA溶栓治疗获益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B级证据)。·AIS发病4.5h内,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可以选择静脉给予低剂量rt-PA。用法: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其中总量的15%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剩余的85%以输液泵静脉滴注,持续1h(Ⅱb类推荐,B级证据)。·考虑到普通人群中出现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很低,在没有理由怀疑化验结果异常时,不应因等待血液化验结果而延误静脉溶栓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有潜在出血风险或凝血障碍疾病的AIS患者,静脉rt-P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Ⅲ类推荐,C级证据)。·静脉rt-PA不适用于24h内曾使用过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不论预防剂量或治疗剂量(Ⅲ类推荐,B级证据)。·溶栓前MRI检查发现有少量(1~10个)微出血灶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溶栓前MRI检查发现大量(>10个)微出血灶的患者,rt-PA静脉溶栓与症状性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且临床获益不明确,如果有显著潜在获益,静脉溶栓可能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充分准备应对紧急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并发症和可能引起气道梗阻的血管源性水肿(Ⅰ类推荐,B级证据)。·阿昔单抗不能与静脉rt-PA同时应用(Ⅲ类推荐,B级证据)。·无论是否桥接血管内治疗,静脉溶栓后24h内启动抗血小板治疗是否存在风险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B级证据)。·在发病6h内不适合rt-PA治疗者给予尿激酶,具有一定安全性。但有效性尚需大样本例数和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Ⅱb类推荐,B级证据)。·目前尚未证实替奈普酶静脉推注溶栓(单次药物剂量0.4mg/kg)效果优于或不劣于rt-PA。但对于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且不伴有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替奈普酶替代rt-PA(Ⅱb类推荐,B级证据)。·除了临床试验,不建议将超声溶栓作为静脉溶栓的辅助治疗,不建议在影像学指导下的去氨普酶溶栓治疗(Ⅲ类推荐,B级证据)。在某些具体情况下,溶栓的获益或风险缺乏RCT或队列研究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但具有多数专家共识,具体如下,供参考。·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会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推迟rt-PA静脉溶栓来观察症状是否改善(Ⅱa类推荐,C级证据)。·对于轻型非致残性AIS患者,发病3h内可选择静脉rt-PA治疗(Ⅱa类推荐,C级证据)。·AIS合并既往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出血,静脉rt-PA治疗可能获益(Ⅱa类推荐,C级证据)。·手术后14d内可考虑AIS静脉溶栓治疗,但需要谨慎考虑手术部位出血风险与溶栓带来的获益(Ⅱb类推荐,C级证据)。·AIS近期重大外伤史(14d内),而未影响头部,应谨慎考虑静脉rt-PA治疗,需要权衡伤口处出血风险及卒中的严重程度及致残程度(Ⅱb类推荐,C级证据)。·AIS患者若有7d内不易压迫部位血管穿刺史,予以静脉rt-PA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7d内进行过腰椎穿刺的AIS患者,静脉rt-PA治疗安全性尚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基线血糖异常[<50mg/dL(2.78mmol/L)或>mg/dL(22.2mmol/L)]的AIS患者,随后血糖正常,静脉rt-PA治疗获益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以惊厥起病的AIS患者,若有证据认为肢体功能障碍来自于卒中,而非癫痫发作后麻痹,静脉rt-PA治疗可能获益(Ⅱa类推荐,C级证据)。·AIS患者伴有已知或拟诊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发病时间<4.5h,可谨慎选择静脉rt-PA治疗(Ⅱa类推荐,C级证据)。·AIS患者伴有已知或拟诊为颅内段颈动脉夹层,静脉rt-PA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明确(Ⅱb类推荐,C级证据)。·AIS患者伴有小或中度(10mm)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可谨慎考虑静脉rt-PA治疗(Ⅱa类推荐,C级证据)。·在合并巨大未破裂或不稳定颅内动脉瘤的AIS患者中,静脉rt-PA溶栓治疗风险和有效性尚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AIS伴未破裂或未治疗颅内血管畸形,静脉rt-PA治疗的安全性及风险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C级证据)。·AIS同时合并神经外胚层肿瘤,静脉rt-PA溶栓可能获益(Ⅱa类推荐,C级证据)。·AIS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可考虑先按照AIS合适的rt-PA剂量给予静脉溶栓,再给予PCI或支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Ⅱa类推荐,C级证据)。·AIS合并近期心肌梗死(>3个月),如果为非ST抬高心肌梗死,或ST抬高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下壁静脉,rt-PA溶栓可能获益(Ⅱa类推荐,C级证据)。·AIS合并近期心肌梗死(>3个月),如果为ST抬高心肌梗死,累及左心室/前壁,静脉rt-PA溶栓的安全性与风险尚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重度AIS合并急性心包炎,可能导致重度残疾(mRS评分3~5分),静脉rt-PA溶栓获益不明确。需要心内科专家紧急会诊(Ⅱb类推荐,C级据)。·轻度或中度AIS合并急性心包炎或合并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栓,静脉rt-PA溶栓获益和危险未知(Ⅲ类推荐,C级证据)。·重度AIS合并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栓,或合并心房粘液瘤,或合并乳头状弹力纤维瘤,可能有重度残疾(mRS评分3~5分),静脉rt-PA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C级证据)。·AIS合并心血管或脑血管DSA术后,静脉rt-PA溶栓可能获益,需谨慎评估患者适应证、禁忌证、相对禁忌证(Ⅱa类推荐,A级证据)。·AI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静脉rt-PA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知。如果预计生存期>6个月,无其他禁忌证,没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可谨慎考虑静脉rt-PA溶栓(Ⅱb类推荐,C级证据)。·产后14d内的AIS,静脉rt-PA溶栓的获益和风险尚无充分证据(Ⅱb类推荐,C级证据)。发病6h内患者——桥接/血管内治疗
推荐意见:
·发病6h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①卒中前mRS评分为0~1分;②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③年龄≥18岁;④NIHSS评分≥6分;⑤ASPECT评分≥6分(Ⅰ类推荐,A级证据)。
·发病6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AIS,当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无效且无法实施机械取栓时,严格筛选患者后实施动脉溶栓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有血管内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实施治疗。当符合静脉rt-PA溶栓标准时,应首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桥接机械取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建议将机械取栓作为符合条件的大血管闭塞的治疗方案(Ⅱa类推荐,A级证据)。
·推荐首选支架取栓装置进行机械取栓(Ⅰ类推荐,A级证据),也可酌情使用当地医疗机构批准的其他取栓或抽吸装置(Ⅱa类推荐,B级证据)。
·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股动脉穿刺)进行机械取栓治疗(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闭塞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股动脉穿刺)进行机械取栓(Ⅱb类推荐,C级证据)。
·卒中前mRS评分>1分,ASPECT评分6分或NIHSS评分6分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进行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需要进一步RCT数据证实(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发病6~24h内患者——血管内治疗
AIS血管内治疗救治流程见图3
推荐意见:
·距患者最后正常时间6~16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研究入组标准或DEFUSE3研究入组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距患者最后正常时间16~24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研究入组标准时,推荐使用机械取栓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发病6~24h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可以考虑在影像检查评估后实施机械取栓,或者按照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血管内治疗RCT进行取栓(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发病24h以上的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获益性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C级证据)。
来源:危重症文献学习
平台所有转载内容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并明确标明来源及作者,荣誉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敬请广大医护同仁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z/1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