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释:

A、B、C图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图为矢状位SE,T1加权像(TR/TE15);B与C图为同一层面横轴位T2加权像(TR/TE15,90)。相当于前交通动脉处可见一圆形、不到10mm大小的血流信号,T1像及质子密度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TE90)为高信号。手术示动脉瘤。

D、E、F图为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并有血栓形成。D图为横轴位SE,T1加权像(TR/TE20);E与F图为冠状位T2加权像(TR/TE25、90)。右侧海绵窦附近有一大小为25mmX25mm之异常信号,中间部信号高,外周部信号低,且与右侧颈内动脉绵窦段关系密切。

G、H、I、M图为左侧海绵窦动脉瘤并有血栓形成、瘤壁出血。G图为冠状位SE,T1加权像(TR/TE20);H图为横轴位T2加权像(TR/TE90);I和M图为增强扫描,矢状位与冠状位。左侧海绵窦动脉瘤血栓形成,呈长T1、长T2信号,仅留较小残腔,仍有流空效应。瘤壁高信号,未见增强,系出血所致。

简述:动脉瘤是动脉囊状或蜿蜒样扩大,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瘤可由于管壁的先天性缺陷所致,也可以是获得性的。目前认为,囊状(浆果性)动脉瘤是由血管起源处或分叉部先天性缺陷造成的,管内压力颇高,使管壁缺陷部分向外局限性膨出,约占66%~90%。囊状动脉瘤往往见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以及基底动脉。多发性动脉瘤占4%~5%。梭形动脉瘤通常由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较少见。由于梭形动脉瘤较长,不能用动脉瘤夹闭方法予以处理,故区分囊状动脉瘤抑或梭形动脉瘤甚为重要。

动脉瘤容易发生在大动脉或较大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由于不断遭到不正常血流的冲刷,瘤壁损害,易形成血栓。纤维结缔组织及新生血管增生,又有损于瘤壁的完整性,可引起出血,形成夹层、再出血,使血栓也呈分隔样改变。动脉瘤的上述病理改变是MRI显示和诊断动脉瘤及其并发症的基础。

MRI表现:颅内动脉瘤由于存在流空效应,MRI往往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血流信号,境界清楚(图A、B、C)。动脉瘤若并有栓子或其内湍流明显时,瘤腔内信号可以增高(图D、E、F)。有时动脉瘤的瘤腔几乎均为血栓占据,血栓呈长T1、长T2信号,而残留管腔为低信号,后者仍系血流所致。动脉瘤内较新鲜的血栓可发生显著异常对比增强,但是,陈旧血拴由于机化而不会发生异常对比增强。动脉瘤周围出血若在亚急性期可显示动脉瘤壁附近有高信号出现(图G、H、I、M)。

MRI的不足在于有时不能确切显示动脉瘤的来源,对于较小动脉瘤(5mm以下)的显示不如常规脑血管造影。常规方向切层显出动脉瘤颈部的机会不多。所以,继续改进扫描方法,改良脉冲序列是进一步提高MRI检出动脉瘤的关键。例如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采用冠状位扫描,用对血流较敏感的梯度回波序列以及重度T2加权扫描,以突出动脉瘤流空效应与脑蛛网膜下腔信号之间的对比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鉴别诊断:合并有血栓的较大动脉瘤易误认为肿瘤,如鞍上或鞍旁动脉瘤有血栓形成时貌似垂体瘤或脑膜瘤有十分明显的对比增强。为了进行鉴别,必要时可作Gd-DTPA增强扫描。此外,如果动脉瘤中还留有腔隙,由于血流的作用,垂体瘤与脑膜瘤均在梯度回波成像时会出现高信号,这与肿瘤显然不同。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白殿疯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z/25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