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台,一位八旬老人近日突发严重中风,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采用动脉取栓进行紧急抢救,老人最终转危为安。神经内科专家梁辉主任提醒,中老年人一定要警惕脑卒中的先兆。做到早就医、早治疗,避免致残致死,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动脉取栓成功救治中风老人5月21日清晨7:30,早饭后,83岁的陈老汉在客厅觉得阳光耀眼,便去将客厅的纱帘拉上,在拉到一半时,陈老突然觉得右侧手、身体没劲、麻木,拉了几下也没拉动纱帘,便扶住了沙发。当老伴听到“咚”的一声,陈老已倒在了茶几上昏迷了。老伴赶紧拨打了,陈老被紧急送到医院,立即开通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经神经内科梁辉主任检查,确诊为左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闭塞,梁辉主任立即带领医疗团队为老人进行了两次动脉取栓,并加以脑保护治疗措施,老人终于转危为安。梁辉主任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吸烟酗酒、口味重、饮食油腻、情绪激动、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加了脑梗塞风险,使得脑梗越来越“猖獗”。梁辉主任表示,通过低盐、低脂多样化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对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梁辉主任提醒市民,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体检,但常规体检却很难发现脑血管问题。梁辉主任呼吁,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压、血糖等检查外,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科检查,有过脑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同时,早晨起床别太急,醒后不要立即起身,应睁开眼睛在床上平躺2—3分钟再下床,防止出现眩晕,老人尤其要注意。同时,建议上班族午休尽量选择躺椅,不要趴在桌子上打盹,以免引起脑部缺血。生活中要记得适量补水,避免因缺水导致的灌注不足和血液黏度增加,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人要规范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有效控制病情。当心这7个症状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其实脑卒中在病发前一般会有前兆,这些信号在几分钟或几秒钟内可以缓解,但往往被人们忽略或者有人抱有侥幸心理感觉会挺过去。梁辉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及早就医,规范治疗,避免致残致死发生。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7.剃须刀落地现象,是指茬刮脸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1—2分钟左右完全恢复正常。这是由于颈部转动时,加重了已经硬化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提示缺血性脑梗塞随时可能发生。梁辉主任强调,现在像脑血管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并不都是六七十岁才有,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切不可以为脑梗死、脑出血这些病离自己很远。急性脑梗塞的黄金治疗时间为4.5小时,动脉溶栓治疗是世界公认的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市民一旦有言语费力、口角歪斜、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迅速拨打,医院就医。一分钟识别脑卒中梁辉主任提示,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让患者及家属在一分钟内识别脑卒中,包括三项内容:1.让患者微笑;2.举起双臂,并维持一些时间;3.连贯说短句。若患者微笑困难,举起上肢无力,讲话含混不清,则表示有脑卒中的可能。此时就应立即呼叫,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降死率。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啊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fkh.com//mjcczz/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