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强烈提示,在预防同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卒中复发方面,cas和cea具有相同的长期效果;长期随访再狭窄率及围术期心梗风险两种疗法均相似

在本次大会上,该研究组公布了平均7年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同侧卒中和与手术相关的卒中和死亡率在cas和cea组分别是11.5%和7.6%,而再狭窄率分别是5.2%和8.7%,所有非手术相关的卒中发作分别是8.8%和10.8%

从最初否定支架技术的结论到最后支架技术得到认同,这项研究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即在设计一项研究时是否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在尚无长期随访结果时是否应过早评价或否定一项新技术?

结果显示,在cas组和cea组30天内任何卒中和死亡率分别是9.6%和3.9%,随访6个月时任何卒中和死亡率分别是11.7%和6.颅内动脉瘤1%该结果提示,在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与支架置入相比,狭窄率>6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内膜剥脱术更安全

该研究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观察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是否与cea相似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因支架置入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内膜剥脱组,研究被安全委员会提前叫停研究计划入组872例,而实际入组仅527例

目前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治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内膜剥脱术被认为是优于内科治疗的经典治疗方法然而,随着支架相关技术的出现,人们逐渐将目光聚焦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大量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相继发布,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eva-3s研究的结果在 第22届欧洲卒中右颈内动脉瘤大会(esc2013)上,该研究组公布了eva-3s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令人深思

2006年,上述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支架置入术是否应继续进行下去成为当时探讨的热点话题然而,仔细分析该研究过程可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例如,纳入研究的医生资质要求不同,进行内膜剥脱术的医生在此之前须已完成25例手术,而进行支架置入术的医生经验很少或根本没有经验参加该研究的中心共有30个,但主要工作是在5个中心内完成的,其他中心平均每年处理患者数不足1.7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支架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高

其结果提示,对于预防中期同侧卒中,cea和cas具有相同的效果但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列为内膜颈内动脉闭塞剥脱术的可替代术式前,其安全性须进一步提高

2008年研究组公布了eva-3s研究4年中期随访的结果结果显示,术后随访4年ce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cas组为11.1%;在围手术期后,患者同侧卒中发病风险降低,两组卒中发生风险相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ofkh.com//mjccys/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