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预后的重要影响因子,但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尚不明确。为评估年龄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预后的相关性,美国爱荷华大学卡佛医学院神经外科的KellyB.Mahaney等人,完成了对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发表在年11月的《JNeurosurg》。

该研究包括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61个医学中心。入组标准:患者至少有1个最大径在2mm以上、未破裂的颅内囊性动脉瘤,可以有其它动脉瘤破裂致SAH的病史,但须已治愈。按50岁、50~65岁、65岁分三个年龄段组。随访年限从年至年(Ⅰ、Ⅱ期)及年至年(Ⅲ期)。例中,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例血管内介入治疗,例保守观察。

手术和介入治疗组在术后7天、出院时、术后30天以及1年等4个时间点进行评估,采用Rankin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简易智能量表(MMSE)或电话访谈量表(TICS)评估认知功能。随访终点为动脉瘤出血、死亡或严重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即Rankin评分3、4或5分;TICS评分27;或MMSE评分24。

结果显示:50岁段患者,各干预组发生脑缺血的差易不明显,而50~65岁和65岁段患者,发生脑缺血常见,均给予保守治疗。在治疗方案选择上,最大径7mm的动脉瘤以保守观察为多,7~12mm多数外科手术,而13mm或以上则进行介入治疗。介入组多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而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动脉瘤较少。大脑前或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多为接受夹闭手术。

图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1年出血率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50岁患者出血率较高,但50岁年龄段患者的出血率无显著差异。50岁患者1年出血率,未治疗组(PUAR)为0.8%,介入组(POE)0.6%,手术组(POS)为0;50~65岁患者1年出血率,未治疗组2.3%,手术组为0.5%;65岁患者1年出血率,未治疗组为2.5%,手术组为0。

50岁患者,不同干预组1年出血率均较低,尤其手术组;前循环动脉瘤出血率较后循环动脉瘤低;瘤径12mm出血率各组无差异,13mm或更大者1年出血率未治疗组10.6%明显高于介入组的1.6%和手术组的0。入组前2周内使用阿司匹林患者与出血无明显相关性。50~65岁患者,未治疗组出血率显著增高;瘤径7mm的动脉瘤均未出血,13mm者1年出血率未治疗组显著增高,为12%,而介入组1.3%,手术组2.1%,介入组最低。阿司匹林用药史与出血率相关。65岁患者,未治疗组有出血率较高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同样在瘤径13mm的患者中,未治疗组出血率显著增高。

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多趋势,主要有术中出血及脑梗死。年龄增长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较差相关,年龄65岁的患者表现出对不良事件较好的耐受性。而介入治疗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周期、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只有呼吸系统的不良事件与年龄相关。

总而言之,年龄并不是未破裂动脉瘤出血的危险因子。手术或介入治疗,在各年龄组中出血率均降低。50岁以下人群,尽管总体出血率相对较低,但干预仍可获益。外科手术对于65岁患者的风险较高,对于50岁人群相对安全、有效及总体死亡率较低。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仅可能与动脉瘤特征或技术条件相关,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是老年患者的最好选择。

(浙江大医院钱春华编译,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莫错过人生每一次精彩的体验。

?点击右上角→查看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ys/7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