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二楼的手术室大门缓缓开启,一辆平车被推出,主刀医生孙立忠教授微笑着向已经焦急等待了许久的李老先生家属宣布“手术非常成功”。原本凝固的空气顿时融化了,满含热泪的家属感激地握着医生的手,不停道着感谢。

李老先生的案例是急性心梗后室间隔穿孔合并室壁瘤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未经手术治疗,短期内死亡率超过90%。由孙立忠教授带领的德达心脏团队为李老先生实施了经典的室间隔修补+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手术。

胸闷、咳嗽、气急——被“常规”症状掩盖的恶疾!

因突感胸闷、气急、咳嗽,66岁的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室间隔缺损”,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李老先生的三个儿子为了让老父亲得到最好的治疗,在当地医师的推荐下前往医院,寻求医疗院长孙立忠教授的帮助。

入院后经即时检查发现,患者的情况其实是急性心肌梗塞,结合心脏超声影像学检查,孙立忠教授推断为室间隔缺损是急性心梗后室间隔穿孔所致。孙教授介绍说,“李老先生的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部分发生缺血梗死并出现破裂导致的继发性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出现心肌梗塞后的另一并发症---室壁瘤,更是增加了手术难度。”

术前造影-前降支中远段闭塞

急性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后,多数患者会出现低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病情通常会急转直下,甚至很快发生生命危险。德达心脏团队事先预判,入院当天即给予李老先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治疗,避免了急性左心衰的发生。

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24*7的待命掌握最佳手术时机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随着时间推移,面积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高达76%,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

整整二十五天,负责李老先生的医生、护士,每一个人的心都绷得紧紧的。“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上手术台;同时每天举行跨科室会诊,评估即时病情,调整当天治疗。”心外科主诊医师简锴陶回忆说。

李老先生入院后的第二十六日,手术条件终于具备了。

“修补室间隔缺损,关闭室壁瘤,每一个单项都是大手术,还要一次性进行,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参与专家会诊,并共同参与手术的刘建实教授介绍说。整台手术非常顺利,这与心脏团队整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前期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术后的治疗,都规范到位,力求完美。李老先生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转入重症ICU病房。

24*7的陪伴书写最美父子情

除了医生的高超仁术和护士的全心照护,李老先生能够闯过死亡之关,并快速康复,还归功于他三个孝顺儿子的鼓励,陪伴和安慰,帮助他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

“虽然父亲有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的悉心照料,让人非常放心。但我们还是要等在这里,因为只要和他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我们就感觉踏实、安心很多。”因为疲惫眼里布满血丝的小儿子说。

在重症监护室观察的那段时间里,三个儿子轮流守在门外,耐心等待每天一次的探视。为了能在出院后能照顾好老父亲,他们还主动向医生、护士们请教,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

术后第三天,李老先生已经能在小儿子的掺扶下落地进行康复训练了。

术后第七天,在孩子们的簇拥下,李老先生康复出院。

感谢医院心外科主诊医生简锴陶对本文的大力协助。

专家简介

孙立忠教授

医院医疗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美国AATS资深会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脏外科工程与技术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总编辑

北京学者

中国主动脉外科学科带头人。擅长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复杂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等轻、重型心脏病等危重和疑难的心脏病的外科诊疗及手术领域。他和他的主动脉外科团队将高难度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率由20.8%降至5%。由他发明的"孙氏手术"已成为全球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

刘建实教授

医院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

天津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刘建实教授拥有30医院心脏外科临床工作经验,在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领域技术突出。曾任德国洪堡大学附属夏洛特Charité住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年度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名医。

医院

中国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徐乐路号,

咨询及预约专线:

更多信息敬请







































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
哪里治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ys/93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