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参与和手术夹闭医治颈内动脉分叉处动

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大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5%。由于该部位有许多穿支血管,使得开颅夹闭动脉瘤较为困难。颈内动脉分叉部呈“T”形解剖结构,动脉瘤承受着比其他部位动脉瘤更高的血流冲击压力,因此,血管内参与医治后易复发。目前,有关报导手术夹闭与血管内参与两种方法医治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中长期随访结果较少,也缺少疗效比较的临床研究。医院神经外科JuergenKonczalla博士等对年至年间74例在该医疗中心医治的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表在年5月的《Neurosurgery》杂志上。

74例患者中,58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6个月,有完全的中期随访资料。其中,31例为破裂动脉瘤,27例未破裂动脉瘤。30例患者接受血管内栓塞医治,为参与组;28例接受开颅夹闭手术,为开颅组。

分析结果显示,开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参与组,而动脉瘤体积大于参与组。58例中,27例动脉瘤仅触及颈内动脉分叉部,31例动脉瘤基底累及A1或M1。仅触及颈内动脉分叉部和朝向上方的动脉瘤选择参与医治者较多。参与组中,不同部位和形态的动脉瘤栓塞率类似,但仅触及分叉部的动脉瘤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累及A1或M1者;不同朝向的动脉瘤闭塞率无差异(P=0.08)。

术后两组患者的影象学治愈率类似,动脉瘤完全闭塞加次全闭塞率(Raymond-RoyI+Ⅱ级)开颅组为96%,参与组%,差异无意义。但开颅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Raymond-RoyI级)高于参与组,79%比41%(p<0.05)。参与组动脉瘤不完全闭塞率(Raymond-RoyII+III级)高于开颅组,两组分别为59%比21%(p<0.01)。

两组各有1例死亡病例,均为严重脑血管痉挛患者。随访期间,存活的56例未产生再出血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医治后6个月随访时发现,参与组12例(46%)动脉瘤复发,其中11例为瘤颈残留者,即Raymond-RoyII级;另1例为瘤体残留者,即Raymond-RoyIII级,均再次医治。开颅组无复发病例(表1、表2)。

表1.5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动脉瘤大小、栓塞率和再通率。

表2.两组患者医治后6个月的状态随访结果,改进Rankin量表评分无差别。

研究者对动脉瘤不完全闭塞和复发的潜伏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瘤局限于颈内动脉分叉部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复发率为69%,累及A1或M1的动脉瘤复发率仅10%(p<0.05)。

综上所述,两种方式医治ICA分叉处动脉瘤均有效和安全,未出现持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再出血,需要再次医治率和死亡率也极低。

(医院李明耀编译,江苏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部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









































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z/7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