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关于中青年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何都市白领猝死高发?

来源|央视新闻

一、猝死这个词,你必须懂

1.我国每年有50万人因心脏原因猝死,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2.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3.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人体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二、容易猝死人群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打呼噜:打鼾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7.久坐电脑前: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粘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8.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时常人的3倍。究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三、猝死发病前也有征兆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四、按照急救流程给予紧急CPR

五、预防猝死,从生活中点滴开始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1.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

2.清淡、低脂饮食。

3.戒烟、戒酒。

4.适量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培养心肺功能。

5.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

6.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

高血压患者的8个危险时刻

高血压患者因为血管长期承受的压力较大,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以致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如果此时由于某种原因促成血压骤然增高,就易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出血,这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尤其在下列情况下,更应小心谨慎。

1.气温骤变时

高血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而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明显上升。在临床上,每当寒流过境、天气降温之时,便是脑出血的多发之日。因此,在冬季高血压患者要做好防寒保暖。同样,如果气温骤然上升,外周血管扩张,会使心脑供血减少,会增加缺血性意外事件的发生。

2.情绪失控时

“气死金兀朮,笑死牛皋”。人在愤怒、悲伤、恐惧或大喜时,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心率加速,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着急,而且在看那些场面惊险、情节紧张的打斗片、恐怖片时,不要过于激动,以防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上午6~9时

在睡眠时神经活动比较弱,清醒后波动会增强。例如,睡眠时心跳比较慢,血压比较低,代谢比较低下,清醒后活动增多,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一旦人的神经开始兴奋,就会引起血压升高。同时,由于体位改变引发缺血反应,也会启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交感神经变得十分活跃,亢进敏感。同时,引发动脉硬化和心脏肥大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造成血液形成血栓,诱发动脉硬化。

人在这个时间段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状态,所以,上午6~10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

4.饱餐后

从流行病学的研究和调查资料看,过度饱餐极易诱发心肌梗死。其原因如下:

(1)饱餐后由于消化和吸收的需要,心排血量增加,血液大量向胃肠道分流,使心肌供血相对减少,耗氧量增加,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原有的心肌缺血症状。

(2)饱餐使得胃壁过度膨胀,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加重缺氧症状,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3)饱餐之后,由于摄入大量的脂肪,血中脂肪浓度迅速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易于形成血栓,有心肌梗死的危险。

5.用力排便时

长期严重便秘不仅使人精神紧张,头昏脑涨,脾气差、消化不好,而且是心脑血管意外的常见诱因,老年人便秘尤其危险。老年人年纪大,胃肠蠕动功能差,是便秘的高发人群,这增加了原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的危险。

人在排便时腹压会加大,造成血压升高,便秘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的患者十分危险,动脉血管中原来形成的斑块会因血压的升高破裂形成血栓,随血液运行堵塞大脑或心脏,发生脑血栓和心肌梗死。

便秘除了会引发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外,还可能导致患者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便秘时大力排便,腹压升高,进一步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脑血管更容易发生破裂,因此,便秘如同炸弹的“引线”,会随时危及患者生命。

6.洗澡沐浴时

在洗澡或沐浴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例子颇多,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体温调节和血管舒缩功能较差,在热水或冷水刺激下,血管发生波动。同时,老年人在洗热水澡尤其是泡澡时水温不能过高,时间也不能过长,以免发生虚脱。

7.性生活时

由于性交时过度兴奋,心跳加快而使血压骤升,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而猝死,民间俗称“马上风”,医学上称为“性猝死”或“房事猝死”。据统计,尽管性生活造成心肌梗死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二,但中老年人的性猝死发生率较高,一般男性高于女性。

性猝死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因为高度兴奋的性生活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和电生理不稳定,诱发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者性兴奋过度也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爆炸等脑血管意外,都可导致性猝死。

因此,中老年人或患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性生活次数不能过多,在性生活前不要饮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不要随意服用药物。房事应量力而为,动作不能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事后要有足够的休息。性生活环境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有利于心情放松。

8.突然停用降压药时

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后擅自停用降压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案例。还有些患者在突然停药后会发生出汗、头痛、失眠、脸部潮红和血压回升的症状,甚至血压比治疗前还高很多,这是“停药反跳”现象。所以高血压患者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附:老药师提醒:这样服药如同服毒!

吃药不是一仰头吞下就行了,是一门大学问,据《羊城晚报》报道,我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致死,这可不是吓唬人,这只有一次的生命,因为吃药而死,就太可惜了。

药用对了治病,用错了致命

▲药学专家张继春教授。

医院主任药师,70岁的药学专家张继春教授曾在安全用药培训上举了几个例子:一根没洗净的黄瓜,引起腹泻,急着用止泻药,结果要了命;半岁儿子咳嗽,爸爸从自己用的可待因中取半片研碎给小孩喂下,引起孩子呼吸抑制死亡……(据《北京青年报》)

禁药片太大掰开吃

吃缓释、控释药物的时候可得留心,不能嫌药片大就掰开吃,就算你不怕苦也不行,这是非常危险的吃法,药效迅速释放,血药浓度直线上升,搞不好会出人命的!

到底能不能掰开要看药片本身,许多药片中间都有一个小划痕,这种药片就能掰开。

禁吃药期间吃它

西柚、柚子、柠檬这些水果虽好,但万万不可在服药期间吃它们,西柚中的一些成分会打乱这种酶的正常工作,药物没了阻拦,全部进入血液,导致身体里药量暴增,也就是药物中毒,关键是一杯西柚汁甚至会干扰药物代谢好几天。

禁吃完药喝酒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截图。

据《株洲晚报》报道,株洲市民李先生感冒服用头孢类药物,晚上和亲戚朋友聚餐喝了半斤白酒,最后不幸猝死,人民日报专门提醒,有的药吃完千万不能喝酒:

重要提醒

感冒药+酒:增加肝脏衰竭风险;

头孢类抗生素+酒:严重将致命;

解热镇痛药+酒: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安眠药+酒:致命组合;

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13种错误用药行为不可取

其实简单地说,有13种错误用药行为是不可取:1、不按药品说明书和医嘱用药;2、用量错误;3、储存错误;4、干吞药或喝水过多;5、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6、用饮料送药;7、对着瓶口喝药;8、躺着服药;9、服药后马上运动;10、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11、服用期间饮酒;12、简单的一日三餐服药;13、多药同服。

最全用药指南

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陈楚雄、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黄璞整理的一份“最全用药指南”,供大家参考。

4

宜饭后15-30分钟服的药

1.抗菌药:头孢呋辛酯、头孢泊肟酯、伊曲康唑、灰黄霉素、环丙沙星、奥硝唑、甲硝唑、多西环素、黄连素、特比萘芬等。

2.胃肠药:胃黏膜保护药(替普瑞酮、吉法脂),抑酸药(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助消化药(复方阿嗪米特、米曲菌胰酶、复方消化酶等),肠道微生态药(双歧三联活菌、双歧杆菌活菌),溃疡性结肠炎用药(巴柳氮钠),痔疮药(迈之灵)。

3.维生素类: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2、E、AD、A、K等。

4.肝胆药:肝病用药(多烯磷酯酰胆碱、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甘草酸苷),利胆药(熊去氧胆酸)。

5.骨科用药:双醋瑞因,治骨质疏松药(四烯甲萘醌)。

6.泌尿系统用药:坦索罗辛,枸橼酸氢钾钠,利尿药(螺内酯、氢氯噻嗪),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包醛氧淀粉)。

7.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普通片)、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

8.心脑血管病用药:脑血管药(倍他司汀),抗痛风药(苯溴马隆),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治癫痫药(苯妥英钠),抗帕金森药(吡贝地尔)。

9.抗甲状腺素药:甲巯咪唑。

10.呼吸疾病用药:祛痰药(氨溴索),平喘药(复方甲氧那明、氨茶碱)。

11.血液疾病用药:抗血小板药(贝前列素钠),铁剂补血药(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

12.其他:降眼压药(醋甲唑胺)、抗肿瘤药(卡培他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

13.中(成)药:健胃剂(保和丸、积术丸、青砂养胃丸、健脾丸等),解表药(治伤风、感冒的药最好在午饭后服),中成药(松龄血脉康、血脂康、心脑舒通、地奥心血康、心脉通、七叶神安、昆仙、雷公藤多甙、红金消结、安康欣、复方皂矾、壮腰健肾等)。

温馨提醒:个别药需饭后立即服用,如二甲双胍、米曲菌胰酶、螺内酯等。

2

宜饭前30-60分钟服的药

驱虫药、肠溶片、药用炭片、思密达(蒙脱石散)、健胃药多酶片、利福平、卡托普利、硫糖铝、果胶铋、枸橼酸铋钾、吗丁啉、胃复安、滋补药(人参、蜂蜜、鹿茸)等。

3

宜睡前半小时服的药

他汀类调脂(晚餐后或临睡前服用,但洛伐他汀建议与晚餐共服)、安眠药(如苯二氮卓类等)、抗过敏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钙磷代谢调节药(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等)、治痤疮药(维甲酸软膏等)。

4

宜与餐食同服的药

拜糖平(第一口饭后服),贝特类调脂药(如力平之,建议与餐同服,整片吞服)。

这些药服用时间因人因病而异

1.二甲双胍:在患者可耐受时可餐前服用,不能耐受的可在餐中或餐后即服。

2.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和法莫替丁餐后服效果更佳;雷尼替丁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饭前饭后服都可。

3.阿司匹林:普通片饭后服,肠溶片饭前服更好。

因吃药而意外身亡的悲剧实在要多了,这篇文章是多位药剂师呕心沥血整理的纯干货,人人都需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请记住并收藏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文章来源:药师在线,国医世家

赞赏

长按







































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fkh.com//mjcczl/98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