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 颈内动脉瘤破裂症状 >> 谜一样的动脉瘤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
医院神经重症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特殊之处在于出血原因是由一种特殊的颅内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bloodblister-likeaneurysm,BBA)所导致(见图1-2)。通过文献查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被称之为“谜”一样的动脉瘤吧!
BBA是指位于颈内动脉非分叉部的宽基底动脉瘤,常发生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也可见于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等处,其瘤壁菲薄、较脆,无明确瘤颈,属于一种颅内复杂动脉瘤。Spetzler等将其称为“谜”一样的动脉瘤,因为该种动脉瘤在形态和大小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变化;与常规动脉瘤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发生于无分支的部位;术中、术后出血率高,术后梗死率高。
一、病因及病理学特点:BBA好发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前壁,此处是接受血流冲击最大的部位,因此,血流动力学是BBA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BBA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BBA血管壁缺乏内膜和弹力层及中层,仅由外膜和纤维组织所覆盖,缺乏囊状动脉瘤含有的胶原组织,因此,其可以承受的压力低,且破裂的临界点亦较低。
二、临床特点:1、BBA易破裂大出血。BBA缺乏完整的动脉瘤壁结构,只是血栓机化后覆盖于破口的假性动脉瘤,在手术分离过程中清除血凝块时易造成破裂出血,夹闭动脉瘤时易撕脱瘤壁,导致动脉壁缺损。尤其是颈内动脉处BBA,颈内动脉血流量大,出血难于控制,且颈内动脉常有血管壁硬化,柔韧度差,破口处血管壁缺损、组织脆弱,缝合困难,易导致灾难性后果,常常被迫闭塞颈内动脉。2、BBA易短时间内增大变为囊性动脉瘤。BBA动脉瘤受血流冲击,易在短时间内增大变为囊性并有再次出血可能。
三、诊断:BBA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普通的正侧位造影容易漏诊,三维脑血管旋转造影相对来说易发现BBA。
四、治疗:发现BBA后决定进行外科干预前,必须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术前应常规行球囊闭塞试验或Matas实验,充分评估侧枝循环代偿情况。
1、手术治疗:(1)动脉瘤夹闭术:BBA缺乏可供夹闭的瘤颈,常需夹闭部分正常的载瘤动脉血管壁,夹闭过多,可能导致载瘤动脉狭窄或闭塞;夹闭过少,可能导致动脉瘤夹滑脱,造成再出血或动脉瘤复发。另外,因BBA瘤壁非常菲薄,夹闭过程中可能出现动脉瘤壁撕裂、撕脱,甚至造成颈内动脉局部缺损。(2)动脉瘤孤立术:术前球囊闭塞试验或Matas试验证明侧枝循环代偿良好,可以直接孤立动脉瘤。(3)动脉瘤孤立+颅内外血管架桥术:侧枝循环代偿不良,先行颅内外血管架桥术,再孤立动脉瘤。此方法可能是目前治疗BBA的最好方法,但此方法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4)动脉瘤包裹术:应用部分自体材料如筋膜、硬膜、骨膜或人工材料将动脉瘤局部进行环绕包裹,但此方法复发率高。
2、介入治疗:(1)单纯弹簧圈栓塞:BBA瘤壁薄,栓塞过程易破裂出血;瘤体微小、瘤颈宽,弹簧圈难放置。(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解决瘤体小、瘤颈宽的问题,但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难于致密栓塞,因而复发和再出血率高。(3)多重支架置入:通过改善动脉瘤的血流,减轻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通过部分改变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动脉瘤增大及破裂可能性。但是术后需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时间延长。(4)血流转向支架:将支架放置于载瘤动脉后,能够改变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动脉瘤腔内的血流,使瘤腔内形成血栓,并且表面产生新生内膜。该支架不会影响穿支血管的血流供应。(5)覆膜支架:用于治疗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但是覆膜支架顺应性较差,通过颈内动脉虹吸部困难;其次,覆膜支架很难避开穿支血管而只覆盖瘤颈;另外,覆膜支架导致迟发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发生率较高。
BB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复杂动脉瘤,占破裂颅内动脉瘤0.4%~2.7%。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不多,大多是小样本病例或者个案报道。由于对其临床特点了解较少,其治疗的复杂性往往被神经外科医生所忽略,没有经验的处理或没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出血量、动脉瘤方向、家属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开颅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并发症多,介入治疗复发率高,二者治疗并没有达到满意的疗效。
图1: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2全脑血管造影提示BBA
神经危重症医学科:彭定伟
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